周末,来高新区会同古村游玩的游客不少。在自家私房菜馆忙了一天的管婷,好不容易才停下来歇口气。
说起近些年自家日子的变化,管婷笑得很开心:“现在我们的日子肯定比以前好多了。就单说村里的旧房升级改造吧。改造后,村子变美了,村里的客流量也多了,我们的开店收入和房租收入都增加了不少。”
管婷所说的旧房升级改造,是会同社区为了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化古村的工作,包括采取“先保护后开发”模式,按照规划分批次对古村进行修复,以及引进珠海华发集团有限公司推进古村活化提升工作,并由该公司负责后续的物业管理等。
负责古村活化工作的珠海华发高新建设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丽虹告诉记者,古村活化的关键一招是将传统建筑与新业态融合。因此,他们对村里的建筑进行了修旧如旧的升级改造,同时引进书店、咖啡厅、电影小馆、庭院民宿等新业态,让传统广府建筑重焕生机。
如今,走进会同古村,古朴的气息依旧会伴着青砖、灰瓦、飞檐、石阶扑面而来。但仔细瞧,便会发现村里的每个角落都涌动着现代化的气息。一家家各具特色、充满现代文艺气息的庭院小店,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成了‘网红村’后,店里生意好了不少。”在村中开店的莫朝荣笑着说道,“还有村里的‘大学小镇’项目,让我们每年都有分红。”
据了解,会同社区辖区及周边分布着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等三所高校。“大学小镇”项目是高新区会同村通过流转村集体未利用的生活留用地,寻求合作方建设项目,拉动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其中,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公租房项目,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约300万元。”会同村村主任莫瑛告诉记者。
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毗邻大学的地理优势,让会同古村在发展壮大集体物业经济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其他村子没有如此好的“先天条件”,应该如何开展“村村有物业”工作?
对此,2022年印发的《珠海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物业经济工作方案》给出了答案:区、镇统筹探索采取盘活撬动、留用地开发、股权投资、物业购买等模式,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物业经济。
在斗门区乾务镇夏村村,几栋现代化的高楼,打破夏村村的“天际线”。看着这个村里的新“天际线”,村民黄发光满怀期待:“等这个项目开始运营后,我们走出家门口就有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每年每人还能有5000元左右的分红,实在是太好了。”
据悉,这是由夏村村和格力集团合作开发的格创·龙蟠坊项目,总投资约4亿元,是珠海首个“产业配套服务+乡村休闲商旅”综合体,集餐饮、娱乐、文化、酒店等于一体。珠海格信发展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梁雄奔透露:“目前,已有多个商家进场装修,项目整体将在3月底正式投入使用。”
夏村村党总支委员黄锐强介绍,格创·龙蟠坊项目创新采用“村集体提供土地,国企建设运营管理;期间持续支付土地合作金,期满无偿返还物业资产”的产业帮扶新模式,可助推“村村有物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合作期间,平均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00万元,并创造200个就业岗位和自主创业机会。”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在全市范围内,通过大力发展物业经济,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增长的村子还不少。金湾区三灶镇鱼月村吸引商业综合体入驻,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斗门区井岸镇南潮村发展“飞地物业”,村集体经济逐年壮大……
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将“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作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一项重要工作,为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总抓手。
去年8月,我市印发《珠海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物业经济工作方案》,明确“一年建试点、三年大铺开、五年全覆盖”的建设目标,并分阶段实施,为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路径。
具体而言,到2022年年底,100%行政村年总收入均超过100万元,消除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到2024年年底,85%的行政村有物业经营收入,消除物业经营性收入薄弱村;到2026年年底,100%行政村有经营性物业收入,全面完成“村村有物业”工作。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数据显示:去年,我市实施“村村有物业”计划,全市122个村集体总收入增长8.9%,其中排名最后的10个村总收入增长68.2%,高质量完成“消薄”任务。
按照既定目标,2023年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全面铺开“村村有物业”工作,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让全市30万村民增加财产性收入,进一步提升获得感、幸福感。
为此,2023年我市将借全省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之机,增加土地专项指标,加大市区联动特别是市属、区属国企与区、镇、村的联动,鼓励市属国企全面参与各区产业园区和城镇化建设,参与村级物业开发建设,全面铺开“村村有物业”工作,有效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壮大和推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