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是嵊州硕果累累的一年:工业投资、工业产值、工业增加值、工业用电量、自营出口等指标领跑绍兴。过去的一年,是嵊州奋发赶超的一年:一年来嵊州外塑形象,精修内功,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为全年荣获6个百强县奠定坚实经济基础。过去的一年,是嵊州稳中有进的一年:统筹抓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三件大事,年底6个晾晒指标进入全省前10 ,绿牌数量位居绍兴市第一。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嵊州砥砺奋进,步履稳健。
2022年6月14日,投资130亿元的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绍兴弗迪电池在嵊州举行通线仪式。通过各方面通力协作、攻坚克难,项目从签约到拿地、到开工、到通线,仅用不到10个月时间,跑出了项目建设的嵊州加速度,被王传福董事长盛赞“浙江速度”。
回忆项目推进过程,绍兴弗迪电池总经理林志恒感慨万千。他说,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嵊州各级各部门主动靠前解决,“这样的‘店小二’精神让人印象深刻,也给足了比亚迪今后在绍兴、在嵊州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信心。”
比亚迪项目的高效推进,是嵊州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这样的缩影,足以窥见嵊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良苦用心。
2022年12月25日,海威汽车年产480万套新能源汽车车身一体化压铸项目落子嵊州,该项目计划投资100亿元,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值有100亿元,将有效汇聚上下游产业,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海威汽车董事长王承永说:“第二期100亿元投资放在嵊州,主要出于以下考虑,一是嵊州各级领导对这个项目特别支持、特别关心,海威在嵊州发展的三年,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和关心;二是深深感受到嵊州营商环境很好,各级政府服务意识也非常强;另外,我也是嵊州人,为家乡经济建设作点贡献,我责无旁贷。”
早前,海威汽车在嵊州已有投资,主要建设新能源汽车压铸零部件生产线,具备年产200万套新能源汽车车载充电器壳体、1000万套汽车转向系统壳体生产能力。2022年第四季度,海威汽车接了很多订单,原来的厂房没有足够的空间,需要租赁厂房扩充产能。嵊州经济开发区仅用了两个星期时间,就帮助海威汽车找到一个30000平方米的厂房。经过装修、设备进场,到2023年5月就可以开始生产,形成产能。王承永说:“开发区在这件事上的支持关心,确实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嵊州营商环境和政府服务意识非常好,我们非常有信心发展好企业。”
于变局中开新局,于真情中育新机,嵊州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了主动。去年年底,位于甘霖镇的浙江腾逸特种纤维有限公司自动化车间一派忙碌景象,该车间技改总投资1.35亿元,建设28台涡流纺生产设备,通过先进的自动化智能化设备,产量比原来提高了40%,还实现了“机器换人”。腾逸特种纤维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笠告诉记者:“公司在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等方面有直接需求,政府对我们的技改投入相当支持。去年公司斥资上亿元对生产设备进行了大幅提升,目前28台涡轮纺生产设备仅需4个技术工人就能操控,产能大幅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
作为一家新企业,腾逸特种纤维凭借智能化这一高起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了一席之地。老企业同样不甘示弱,通过智能化发展,实现传统产业“脱胎换骨”。
位于崇仁镇的浙江阿斯克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已有38年,主要以研发生产保温材料为主,它是目前国内唯一能生产拥有170密度、全憎水型硅酸钙的保温材料企业,产品打破了国外垄断,让光热项目国产化率基本达到80%以上。
据介绍,在智能装备的加持下,阿斯克的研发、生产效率明显提升。目前企业绝热产品已从常规的建筑保温材料拓展到热力管网、石油化工、新能源、水电工程等领域,先后参与了向家坝、溪洛渡、藏木等30多个国家大型水利工程项目。
腾逸、阿斯克无疑只是嵊州工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大数据浪潮下,嵊州工业悄然“智变”。数据显示,2022年,全市累计完成数字化改造企业156家,16家企业获评绍兴市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及以上荣誉称号,已建成的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生产效率提升60%以上,全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打造集群集聚智造高地迈出实质性步伐。
灿烂成绩历历在目,绚丽华章更迭延续。2022年12月25日,嵊州经济开发区举行成立30周年大会,签约包括海威汽车在内的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11个产业项目,为全市稳经济、稳增长吹响了冲锋号。
从1992年正式设立至今,嵊州经济开发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这两年,开发区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积极“融杭联甬接沪”,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智能制造产业,闯出了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新路子。开发区(高新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沈文武说:“2022年,开发区(高新园区)以国家级开发区创建为目标,以‘突破超越、进位争先’十大攻坚行动为主抓手,狠抓招商选资、项目建设、服务保障,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项目晒比取得好成绩,比亚迪、贝达药业2个项目参加绍兴重点项目晒比位列第一和第二,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工业投资56.1亿元,同比增长244.4%,占全市的65%以上;新能源万亩千亿产业园加速形成,以比亚迪项目为‘龙头引领’,跑出了从开工到投产8个月的‘开发区速度’,构建了上下协同、左右互补的产业平台;产业链招大引强成效显著,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21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2个、20亿元以上项目2个、10亿元以上项目4个;营商环境大幅提升,宁波镇海中学嵊州分校项目顺利开工,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嵊州校区合作协议,第二人民医院、双创大楼顺利结顶。”
作为嵊州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嵊州经济开发区产业结构从以3大传统产业为主导,向“3大主导产业+4大新兴产业”双翼驱动的产业体系加快转变。比亚迪、晶越半导体、金达视讯等龙头项目落户开发区;新光药业、迪贝电气、昂利康、帅丰电器、亿田智能、新中港、盛泰集团七家企业相继上市,资本市场的“开发区板块”日益壮大。沈文武表示,下一步,开发区(高新园区)将以提升发展能级、扩大对外开放、加强科技创新、优化园区环境“四大工程”为核心,聚焦重点项目、整合政策资源、完善落实机制、补齐产业短板,把开发区(高新园区)建设成为嵊新一体化发展经济增长区、大通道大湾区建设战略枢纽区、高水平高质量科技赋能创新区、宜业宜居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网络型山水城市提供强大动力。
昂扬的信心来自底气,更来自嵊州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在浙江省交通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的首批浙江交通强国试点县(市、区)名单,嵊州市入选其中——以“四港”联动为创建方向,是绍兴市唯一入选的县(市、区)。这标志着嵊州“四港”联动枢纽节点城市建设进入新阶段、开启新征程。
坐落于长三角金南翼,嵊州是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圈的几何中心点,处于金甬、杭台两条铁路十字交叉点和常台、甬金、杭绍台三大高速网交汇处。这样的区位,可谓五省通衢、南北贯通,抓住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四港”联动的优势,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高端资源要素集聚,蕴育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正成为嵊州的新课题。在市委学习贯彻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专题学习会上,市委常委会高屋建瓴,强调嵊州必须坚持科技创新、数字变革,大力推进“四港”联动枢纽节点城市建设,高质量建设网络型山水城市,涵养更具魅力的城市气质,绘好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区位优势的显现,不断赋能嵊州的招商选资工作。去年8月,由市主要领导带队的考察团赴上海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在一场主题招商推介会上,市领导带头“吆喝”,为家乡“代言”。浙江省驻沪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说,嵊州是上海解除封闭管理后,浙江省内首个赴沪开展招商活动的县(市、区),凸显嵊州对招商和乡贤的重视。“一把手”带头招商,聚焦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出了嵊州抓产业抓项目、重服务谋发展的鲜明信号,跑出了招商引资的“嵊州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为让乡贤更好返乡投资,嵊州还制定招商21条新政,围绕乡贤项目加大项目建设、生产经营、科技研发、专项技改、荣誉评定、人才招引六方面资金支持,根据乡贤需求制定“一项目一策”,设立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招商奖励和组织招商活动,切实发挥资金杠杆作用。
2022年,全市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2个,总投资363.42亿元,新落地亿元以上项目50个,总投资351.33亿元。2022年1月至11月,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3.7%;1月至11月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7.8%。有好项目的加持,相信未来的嵊州,实力会更加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