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杭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临安代表团认真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及计划、预算报告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卢春强,浙大城市学院党委书记洪庆华,区领导杨国正、杨泽伟、钱美仙、高吉亚以代表身份参加审议。
与会代表积极发言,畅谈对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的理解和感受,并结合临安实际,对新一年政府工作提出意见建议。代表们普遍认为,政府工作报告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总结成绩实事求是、客观全面,部署工作导向鲜明、措施有力,是一个求真务实、凝心聚力、开拓进取的好报告。尤其报告中提到加快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策源地能力提升、持续推进文一西路西延和留石快速路西延等内容,让临安代表倍感振奋。大家一致认为,这将为高水平建设“吴越名城·幸福临安”提供新机遇、增添新动能。
卢春强在发言时说,政府工作报告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委工作部署,高度契合杭州实际,站位高、定位准、举措实,是聚人心、提信心、明方向的好报告。对于临安的发展,要借势借力亚运会,做好“后亚运”文章,持续放大亚运效应,特别是文化旅游方面,要依托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主动参与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打响“吴越千年·天目叠翠”文旅区域公共品牌。要以深度融入杭州主城区为目标,高点谋划、高位推进,加强与跨区域重大交通设施互联互通,打造多元化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以交通大发展助力城市能级大提升。要紧抓城西科创大走廊战略机遇,聚焦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产业精准发力,狠抓项目招引和培育,做强存量、做优增量,推动临安经济高质量发展。
洪庆华在发言时说,政府工作报告用“三个突破”和“八大硬仗”有重点地展示了过去一年的工作,具体而生动,务实而有新意,从九个方面谋划新一年的工作,重点突出,积极务实,充分体现了市政府争创一流的豪迈壮志,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议以更大的视野,加快推进杭州外围交通建设,特别是大力推动杭武高铁等重大交通项目,更好地发挥铁路杭州西站交通枢纽功能,进一步提高杭州城市能级。临安要树立战略眼光和超前思维,提前布局,为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做足充分准备。
杨国正在发言时说,政府工作报告主题突出、结构新颖、清晰精准,展现了“杭州之干”,彰显了“奋进之势”,凸显了“民生之本”,呈现了“务实之风”,是一个站位高、谋划远、思路清、举措实的好报告。下一步,临安将结合实际抓好落实,重点抓好“151”,“1”是举全区之力办好亚运会这件大事,“5”是扎实推进“党建领航·实干奋进”五大行动,“1”是打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一流干部队伍,以更高水平推进“吴越名城·幸福临安”建设,为杭州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临安贡献。
杨泽伟在发言时说,政府工作报告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导向鲜明,听完后树立了信心、凝聚了人心、坚定了信心。建议一是抢抓第三中心之机遇,进一步在理念上、空间上、举措上融入中心。二是夯实产业生态之动能,推动农业、工业、三产齐头并进。三是优化公共服务之环境,在提升交通、教育、医疗等民生福祉上全面发力。四是激活厚重文化之张力,全力做好吴越文化的研究、保护和利用文章。五是优化营商环境之关键,科学优化服务机制和流程,让企业发展更“有感”。
钱美仙在发言时说,政府工作报告坚定清醒很务实,勇争一流很提气,有很浓的政治味、发展味、创新味、民生味、担当味。吴越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为杭州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独特韵味。建议加强对吴越文化历史遗址的保护,支持吴越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创建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同时,更加注重区域联动,打造“天目叠翠·吴越千年”文旅区域公共品牌,大力实施文旅高质量发展项目,推动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经济“硬实力”。
雷新钱代表建议,进一步加快大走廊重大创新平台布局,主动承接“科创西拓”,提升青山湖科技城“硬制造”基础上的软实力。进一步优化大走廊创新链、产业链发展定位,临安要聚焦空间供给、产业基础等要素配置,着力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群生态圈。进一步加快大走廊科研院所成果转移转化,出台大走廊科研院所激励政策,引导更多创新平台科技成果在青山湖科技城落地转化。
林建华代表说,《杭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将为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支撑。建议进一步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和评估,健全公开公平市场竞争机制,加大对行业协会和执业人员的指导管理力度,不断强化对中介企业的信用管理,让企业轻装上阵、营商环境更优。
金土根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对新一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提出了新的部署。接下来,白牛村将在上级的坚强领导下,继续做稳做牢电商的“基本盘”,大力发展文旅的“新赛道”,加快美丽环境向美丽产业、美丽经济的转换,真正把白牛村打造成村美、民富、业强的典范乡村。
郑伟代表建议,优化产业结构,持续加大对工业实体经济的扶持力度,加快五大产业生态圈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落地。加大绿色低碳发展的力度,探索搭建普适性绿电交易平台,打造公共基础设施集约化配套的绿色低碳工业园区,推动新能源产业形成可持续的内生发展机制。进一步重视存量企业的扩大生产再投资,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