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攀枝花各个园区都是一派忙碌景象:在西区,四川国鑫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械轰鸣声不绝于耳,工人们穿戴着整套焊接防护用品熟练地完成每一个动作;在盐边县,钒钛产业开发区的厂房里钛渣光亮耀眼,位于安宁村干沟组的龙佰、美利林新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施工……
我市紧扣省委对攀枝花的新定位新要求,聚力建设工业强市,全力打造先进钒钛钢铁材料和清洁能源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底气——建设工业强市
经过50多年的发展,凭借良好的产业基础、发展规划、空间承载等优势,攀枝花已形成涵盖31个行业大类的现代工业体系,打通了钒钛磁铁矿采矿——提钒选钛——钒钛制品深加工的完整链条,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钒制品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钒钛原料基地和唯一的全流程钛工业基地,钒钛产业链完整度居全国首位。截至2021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2233.6亿元,工业化率达47.4%,居全省第一位。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从取得的成绩来看,‘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的打造已有了基础,‘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让‘千亿级产业集群’真正有了发展机遇。”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综合科科长胡志华说,“我们将紧紧围绕市委总体发展战略,突出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入开展工业增长攻坚行动,统筹做好助企纾困、项目攻坚突破、开拓新赛道等稳存量和育增量工作,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建设工业强市,奋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攀枝花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动力——拼经济搞建设
万仞高山,始足于稳。两个千亿级产业园区的打造并非一蹴而就,在“工业强市”的战略部署下,我市不断调整和完善措施,协调好如何留与怎样引的问题,做了充足的准备。
完善工业顶层设计,印发《攀枝花市“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攀枝花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奋力延链条、强特色、育增量、扩总量,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
精准谋划工业招商,研究绘制“2+3”现代化工业体系导图和先进钒钛钢铁材料产业集群、氢能、钒钛化工等重点产业导图,明晰产业发展短板弱项和延链补链强链着力点,综合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市内市外结合等方式开展招商。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建立工业项目开工、竣工“月通报、月交账”机制,完善专班服务、部门会商、“绿色通道”等项目攻坚举措。去年以来,协调重点工业项目“堵点”问题90余项,推动实施重点工业项目88个、总投资923亿元,项目数量、投资额同比分别增长30.6%、66.5%。重点工业项目开工 (33个)竣工(19个)数量创近年最好水平,其中,牵头推进的18个省市重点工业项目已开工16个、竣工7个。
优化服务提升质效,落实各级稳增长政策,梳理编印9类376项《经济和信息化产业政策汇编》,发放“助企纾困政策明白卡”11.6万份,兑现减税降费和政策资金超15亿元,“园保贷”为企业放款1.4亿元,有效缓解困难企业资金困难;编制“煤电油气运”等要素供给应急预案,全力做好要素协调保障和应急储备,助力项目建设和企业稳产满产。
“随着新成昆铁路的开通运营,攀枝花打造先进钒钛钢铁材料和清洁能源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将插上腾飞的翅膀。”胡志华说。
信心——未来更加可期
打造先进钒钛钢铁材料和清洁能源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就是要建成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建强中国钒钛之都、建实氢能产业示范城市。
2022年11月25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和我市联合举办攀枝花氢能产业示范城市建设暨氢能示范项目竣工投运仪式,标志着攀枝花氢能产业已经开始进入产业化和市场化,对促进氢能规模化应用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这意味着攀枝花建设氢能产业示范城市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是攀枝花建设两个千亿级产业园区的缩影,我们相信这条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新能源科科长陈松对攀枝花新能源产业发展充满信心。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四级调研员欧阳平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钒制品基地和全国重要的钛化工和钛金属基地,近年来,攀枝花钒钛产业集群化创新发展,助力产业壮大,以0.6%的粗钢产量为全国提供了84%以上的钛原料和26%的钒制品,其发展形势一片大好。”
“清洁能源方面,我们将对标找差,补短补软,强链固链,借鉴先进地区发展模式,做实2023年全市氢能产业发展重点任务。推动省级层面在电解水电价、研发制造、项目建设、应用示范等方面给予全方位资金扶持或政策支持。同时,加大招引力度,持续招引氢能产业链头部企业参与我市建设氢能产业示范城市,逐步实现氢能制取、储存、运输、应用、装备制造等全要素全产业链集群发展的战略目标。”陈松说。
“钒钛方面,我们将对照产业政策和供需匹配关系,系统梳理链条,确定产业发展思路和目标;统筹配置资源,强化产业配套能力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钒钛产业承载能力,推动钒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狠抓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推进,促进钒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加强科技攻关和技术装备升级改造,推动钒钛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欧阳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