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千万家庭最放不下的“心头肉”。丰都总人口85万,其中未成年人12.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2.8%。近年来,丰都县以乡村未成年人保护试点工作为抓手,坚持党组织靠前一步、政府组织跟进一步、群众组织提升一步、群团组织协调同步,完善县、乡、村、院落“四级体系”,发挥家庭兜底、文化浸润、数字支撑、队伍保障“四大作用”,推动乡村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发挥家庭的兜底作用
建好用好家庭教育互助会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是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最后兜底单元。丰都县树牢“党建为魂、家庭为根、组织为本”理念,创新建立家庭教育互助会,筑牢家庭保护防线,相关经验做法先后在《国内动态清样》《半月谈》等主流媒体刊发推介。
把机制建立起来。通过政府搭台、社会参与、会员自治,成立家庭教育互助实体组织,健全家长轮值、积分管理等运行机制,构建“县级联合会统筹指导、乡镇(街道)互助会主导实施、村(社区)互助点有效补充”的共同体,已组建家庭教育互助会41个,入会会员4236人,覆盖家庭2058个、留守儿童2432名。
把家长动员起来。坚持以会促会、组织家长、选好会长。在农村发展农民工工会30个、吸纳会员4.5万名。实施“人回乡、心回家、力回引”工程,吸引有能力、有意愿、有情怀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并推选为教育互助会“会长”和“轮值家长”,同步开展家庭教育、农村实用技能等培训,把家长的主动性调动起来,推动家庭互帮互助。
把儿童集聚起来。坚持“活动为主、课程为辅,技能为主、知识为辅,关爱为主、教育为辅”原则,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创新开设读书分享、艺体兴趣、生命教育、志愿服务等课程,开展教育互助活动1.2万场次,让更多未成年人课后生活更加充实、更加精彩。
发挥文化的浸润作用
帮未成年人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丰都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丰都县结合实际,将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与现实生活贯通、与成长过程对接,让未成年人在文化熏陶中健康成长。
挖掘文化内涵。成立文化和旅游研究院,对丰都文化进行全面梳理、系统研究,讲好华光救母、陈星银衔勺喂母等孝善故事,让孝善文化成为未成年人的共同价值理念。因地制宜建设乡情陈列馆、乡土博物馆,把村史沿革、民俗文化、典范模范等作为展陈内容,让乡村独特记忆走进孩子的心灵。
搭建文化阵地。打造47个开放式党群服务中心,集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未成年人保护站等功能,实行“亲民化”改造,做到“大门常开、组织常在、未成年人常来”。建好村级大院、乡村书院、农家庭院,开展“新丰院落”“新丰书院”评选,让青少年读书有去处、活动有场所。
开展文化活动。坚持用孝善文化润童心、护成长,创设孝善文化墙、善行义举榜,打造“心灵驿站”“尚善少年”等4个市级德育品牌,编发孝善人物事迹读本1万余册。发挥榜样力量,每年评选一批“最美少年”“新时代丰都好少年”,2名学生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实验小学获“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
发挥数字的支撑作用
打造未保智慧工作平台
解决未成年人问题,“数战”才能速决。丰都县围绕“数字赋能、问题导向、以人为本”,构建“快感知、有法度、能生长”的智慧未保体系。
让信息动态生成。建好全县“数字大脑”和县乡村三级基层智治平台,植入未保信息系统,建立未成年人数据库,系统集成动态评估、亲情连线、紧急呼救等功能,实现一屏调度、一键智控。注重多跨协同、上下联动,建立随时“访”、如实“报”、协同“办”机制,动态更新儿童信息,自动生成关爱清单、成长报告,实现智能化关爱、精准化服务。
让风险即时感知。打通交通、公安、水利等36个重点部门数据壁垒,汇集摄像头、红外传感器等感知设备1.5万台,建立一张覆盖1000余个现场点位的“感知网”,向学生制发可实时定位、一键报警的智能学生证,确保一有风险第一时间预警。
让问题精准解决。链接各领域工作力量,在智治平台设置预约服务、维权救助、心理辅导等功能模块,实行未成年人线上点单、平台派单、部门接单,形成“前端发现—智能交办—及时帮扶—限时反馈”的闭环管理体系,确保未成年人诉求第一时间回应、问题第一时间解决。
发挥队伍的保障作用
组建“五跨协同”未保工作队
未保工作好不好,关键看队伍强不强。丰都县统筹志愿服务组织、群团组织、互助组织等资源力量,组建跨行业、跨层级、跨部门、跨地域、跨体制的“五跨协同”工作队,打通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最后一公里”。
打造专业队伍。坚持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在全县配备儿童督导员30名、儿童主任338名、爱心妈妈527名,建立上门探访、精准摸排、应急处置、个案会商等长效机制,并完善专业队伍的选聘、考核、培训、激励等工作机制,更好地为未成年人提供专业服务。
打造志愿队伍。坚持“无事不打扰、有事就激活、平时有活力”,聚焦志愿服务全民化、实体化、规范化,以机关干部为主体建立40支县级志愿服务队,以教师、医生为主体组建30支乡镇志愿服务队,以社区工作者、返乡大学生为主体组建338支志愿服务小队,常态开展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等关爱服务。
打造爱心队伍。动员社会爱心人士,筹建丰都教育奖励扶助基金、三建崇德基金,为困难青少年提供帮扶。组建“舒心调解”“老战士讲党史”等“五老”服务队,打造“五老工作室”,县关工委连续15年获评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组建“检察官+团干部+心理老师+社工”帮帮团,量身定制帮教方案、精准开展帮教服务,助力涉罪未成年人再次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