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熟,有一群热爱古城文化、用双脚丈量古城之美的志愿者。他们利用业余时间,以“守护者”的身份,持续巡查常熟的历史文化名镇、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他们拍下一张张照片、一段段视频,宣传常熟的历史文化资源,引导市民参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名城保姆”。
常熟是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20年,市名城办开始面向社会招募古城保护志愿者,此后每年扩大招募范围,不断充实志愿服务力量。如今,“名城保姆”志愿队伍里既有住建系统的专业工作者,也有来自各行各业的古建爱好者,既有会拍照、会记录的成年人,也有许多被书本中的古建吸引,慕名而来的学生。
朱晗是2020年9月首批加入“名城保姆”志愿队伍的。从事房地产评估工作的他经常利用碎片时间,参照常熟文保单位名录和历史建筑名录挨个寻访。两年多来,他的足迹遍及常熟一半以上的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
2021年3月的一天,朱晗专程驱车前往支塘镇寻访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在一个十字路口,他遇到了没有墙角的圆弧形古建筑,终于理解了书本上抽象的“拐弯抹角”。在市级文保单位周家陈楼前,他遇到了从各地赶来的古建爱好者。大家一起参观、互相交流,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午后。
走过100多处古建筑、古桥后,朱晗对名城保护工作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他说,一些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比较滞后,导致老化破损比较严重,有的房屋主要构件都出现了毁损。例如,徐市忠恕堂(程飞白故居)局部屋顶已塌陷破洞,还有一个90多岁的老奶奶住在这座破旧的老院落里。朱晗将每次走访看到、听到的情况详细记录下来,然后向市名城办反映,建议相关部门落实测绘、评估、修缮等保护措施。除了发现问题,朱晗也不忘记录“美”。对古桥情有独钟的他拍下了数百张照片,其中定格顺民桥圆润瑰美的摄影作品还获得了“江南文脉·名城常熟”摄影大赛优秀奖。
邵张丰于2021年3月加入“名城保姆”志愿队伍。每天吃完晚饭,他都会带着妻子一起从琴枫苑步行至老城区,专门去走那些小巷胡同。有一次,两人走进一条小巷。邵张丰看到路牌上写着“醉尉街”,突然兴奋起来。“老婆,醉尉街你知道不?这是专门纪念草圣张旭的……”他滔滔不绝地讲起这段历史典故。自此,邵张丰的妻子每次经过醉尉街附近,便会想起那个夜晚、那段故事。
去年,邵张丰在一天内从琴川河历史文化街区最北侧的基督教堂一直走到了最南侧的文庙,途经10个历史建筑点位。他一边感叹常熟老城区格局保存得非常完好,一边感慨名城保护工作的不容易。邵张丰说,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难以产生经济效益,因此被许多人忽视,但它却非常重要。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存是祖先留给后世的文化瑰宝,理当得到传承和发扬。这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是对常熟“民心”和“根”的守护。
“名城保姆”志愿队伍里还有许多稚嫩的身影。朱庭仪就是一名年仅7岁的小“名城保姆”。爸爸对历史文化的热爱促使她加入了“名城保姆”大家庭。为了当好清代四大私家藏书楼之一——铁琴铜剑楼的“宣传大使”,还不会认字的朱庭仪在奶奶的帮助下,花三周时间背下了200多字的讲解词,为铁琴铜剑楼贡献了一段别开生面的宣传视频。在录制视频的过程中,她向家长询问讲解词中部分词语的意思,带动家人一同增进对常熟藏书文化的了解。
今年9岁的李峟臻跟随爸爸的脚步,参与了“江南小长城,虞山好景色”宣传短视频的拍摄。在一次次拍摄实践中,常熟的历史文化在他的脑海里有了更具体的形象。
上二年级的姜心奕加入“名城保姆”志愿队伍半年多来,印象最深的是暑假期间跟随爸爸去常熟文庙拍宣传视频。通过实地游览文庙,她对言子有了更多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