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不少保险公司提出要淡化“开门红”现象,但中国人保依然认为“开门红”好的增长势头是非常重要的。
3月25日,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保,601319.SH;1339.HK)董事长缪建民在2018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前2个月人保的“开门红”比较好,一方面体现在增长的速度,无论是产险还是寿险;另一方面体现为增长的质量。
缪建民指出,“开门红”还是很重要, 因为好的“开门红”会形成好的发展势头、好的工作节奏,特别是好的“开门红”能给公司全年的发展奠定很好的基础。如果开门红前面几个月的增长不理想,后面追赶, 整个节奏就会被打乱。“开门红”好的增长势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提振全系统员工的士气很有帮助。
从中国人保、中国人寿(601628.SH,2628.HK)、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新华保险(601336.SH,1336.HK)、中国太保(601601.SH,2601.HK)等5家上市保险公司披露的数据来看,2019年前两个月,上述5家公司共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6440.62亿元,同比增长12.9%。总体来说,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两家“老大哥”增速最快。
具体来看,2019年1-2月,中国人保原保险保费收入1308.78亿元,同比增长16.50%;中国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1892亿元,同比增长22.38%;中国平安原保险保费收入2070.58亿元,同比增长7.36%;新华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74.31亿元,同比增长7.92%;中国太保原保险保费收入894.96亿元,同比增长5.17%。
就财险方面,2019年1-2月,人保财险、太保财险、平安产险(中国人寿及银保监会网站并未单独披露国寿财险2019年1-2月保费收入)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784.71亿元227.01亿元、463.58亿元,同比增长22.99%、12.7%、9.94%。
对于前两个月保费较为迅猛的增长势头,缪建民表示,前面2个月在增长比较好的同时质量也有了改善,特别是寿险体现价值创造能力的标准保费实现了较快增长。寿险更强调价值创造,集团对人保寿险的考核主要是标准保费和新业务价值,所以质量的提升很明显。当然,全年的增速并不等于开门红的增速,全年增速还有其他影响因素,还存在不确定性。
“开门红”其实主要是寿险公司一种较为特殊的营销推广方式,往往会在一年之初采取各项措施获得大额保费收入,从而达到“开门红,月月红”的既定目标。但从各家保险公司备战今年开门红的情况来看,情况较往年已有所不同。
相比往年10月份开始的惯例,2019年个险“开门红”的启动时间明显延迟了不少。就启动时间来看,中国人保和中国人寿还是走在了最前面。
2018年11月8日,中国人寿率先在在全国各地同步召开“2019年个险渠道开门红启动大会”。11月12日,中国人保寿险召开2019年“开门红”启动会,人保集团总裁白涛发布动员令要求全体干部员工全力以赴,确保达到“开门红”目标,打一场漂亮的“开门红”战役。
相比之下,多家保险公司正逐渐淡化“开门红”概念。一位平安人寿有关人士此前向澎湃新闻指出,2018年第四季度,公司已经围绕不同客群、不同客户需求维度进一步做了市场细分,新推出了“金瑞人生”“增额宝”“福满分”等多款长期保险产品。2019年一季度,公司将不再延续传统“开门红”单纯追求保费增长的销售模式,而回归常态化经营,通过在全年持续推动均衡产品结构,以实现业绩长期可持续增长和代理人队伍稳健增长的目标。
对于“开门红”现象,刚刚离任新华保险董事长兼CEO的万峰在“新华保险2018年公司开放日”上谈到,“开门红”是中国的特色,最早有一家公司先带头搞起了“开门红”,其他公司没有办法,只能跟着。从寿险的发展来讲,“开门红”并不利于整个业务的健康发展,过去“开门红”业务一季度可以做全年的45%,结果造成了整个年业务分成四季度的四个波段。一家老牌的外资公司,他的业务按月份是均衡发展的,是一条平直的线。过去为什么要做“开门红”?这也是有客观因素的,一季度是业务的黄金季节,所以年前一定要抓住。
万峰指出,随着理财型产品的减少,保障型业务以及健康险业务的增加,“开门红”这个事情也会慢慢回归理性。近几年来,“开门红”的效果在递减,这是一个特色的现象,随着整个环境的改变,将来一定会走向均衡发展。
澎湃新闻此前了解到,有寿险公司虽然推出“开门红”产品备战2019年“开门红”,但在召开新业务动员大会时已不再强调“开门红”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