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我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不懈治理环境污染,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强力攻坚,守护蓝天、碧水、净土,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水体更洁净。紧紧围绕重点河流水质提升,对城乡生活污水、养殖废水、企业废水、农田退水和黑臭水体实施综合整治,推进问题整改。制定了我县水环境“链条式”管控工作图,对蔷薇河、乌龙河、安峰水库等9河3库实行链条式水环境管理。设置41个县级考核断面,每月通报全县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制定《东海县水环境质量区域补偿实施方案》,细化责任,增强水环境管控的积极性。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建成298个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完善100个村的污水管网。开展汛期水环境提升攻坚行动,纵深推进农田退水、涉氟涉酸污染等专项整治。加强乡镇(街道)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改造完成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17座。石梁河水库清水进城行动成效显著,西湖污水处理厂二期建成投用,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 2022年,全县16个国省考断面15个达到考核标准,达标率为93.7%。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通过省级验收。
空气更清新。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及东海县大气管控十条措施内容,提高科技治污能力。聚焦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燃烧源等重点污染源,重抓涉气企业、散煤管控、扬尘治理、烟花爆竹禁放、“散乱污”等整治。以“冬病夏治”为抓手,开展餐饮油烟治理“回头看”、散乱污排查治理、砖瓦行业深度治理、堆场集中整治、VOCs能源替代、散煤整治、工业窑炉提标改造等七大行动。2022年,全县PM2.5浓度下降6.1%,降幅全省第六。
土壤更安全。坚持部门密切协作、区域联合共治,近期治理和长远目标相结合。联合多部门开展了土地污染治理、打击非法采砂等行动,开展督查60余次。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原则,开展安峰山、羽山山体修复,龙梁河采砂破坏修复。栽植生态保护林17公顷,草皮护坡9.45公顷。生活垃圾填埋场实现封场,美丽东海底色更加可观可感。
2023年,我县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意志和毅力,继续展现生态美,增创有形有感有得的美丽东海新优势,扬帆起航再出发,砥砺前行,攻坚克难,深入打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擦亮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名片。
在治污上攻坚,加快实现天蓝、水清、土净。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多措并举守住蓝天。坚持“以克论净”,开展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三源齐控”,推进砖瓦行业达标整治,实施燃煤全域管控,严查严处露天焚烧,落实落细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措施,确保PM2.5浓度、空气优良率达到省定目标。持续发力守好碧水。坚持水岸同治、源头管控,重拳整治涉氟涉酸企业偷排漏排,加强农田退水、畜禽养殖等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消除国省考断面降类风险。精准施策守护净土。持续开展打击非法盗采筛洗砂石专项行动,加强危废和一般固废全流程监管。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解决好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
从源头处发力,全面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生态容量。加快生态修复。推进石梁河水库生态治理二期,做好资源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后半篇文章”;实施安峰山矿区生态修复,启动水库系统治理一期工程;加快羽山山体宕口消险、道路修缮,扩大植被覆盖,推动古山展生机换新颜。筑牢绿色防线。科学推进国土绿化行动,高标准实施植树造林,新增城市绿地4.9万平方米,创建西双湖国家湿地公园。完善环保设施。健全镇村污水处理厂运维机制,扩大配套管网覆盖面;推进城南污水处理厂建设,建成投用餐厨废弃物处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
向绿色化转型,坚定走好低碳发展之路。严格实行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培育绿色低碳产业。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引导企业智能化转型,新增省级绿色工厂1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动态开展“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深化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实施水电气价格差别化政策,持续压降单位GDP能耗。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强化公共机构、建筑工程、交通运输节能管理,引导广大市民从节水节电、绿色消费等日常做起,形成绿色生活新风尚。加强部门联动,严惩环境违法行为,严厉打击非法转移、处置和填埋危(固)废行为,促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