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来到公道镇桑园村四平粮食烘干加工中心采访,只见大型环保机械正在进行粮食烘干作业,不时有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将粮食送来烘干,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记者看到机械开动后,谷粒从进料斗进入管道,按设定温度进行翻腾和烘干,全部作业过程采用生物质燃料能源,以及先进的水幕除尘技术,排气口几乎看不到烟气与粉尘排出,从而有效维护了大气环境质量。
今年57岁的潘四平,是桑园村党总支书记,也是粮食种植好手。前几年,一些村民丢下责任田进企业打工,他带着一群村干部把这些责任田全部接收,成立了桑园村集体农场,农场所有农活从耕地、播种、育秧、放水、施肥到机插秧、水田管理,事无巨细,全部都由村干部打理。“从我开始,农忙时我裤腿一卷下田,村干部也纷纷跟进。年轻干部学会了用无人机施肥、治虫,中年人个个会操作收割机、拖拉机和插秧机,我们‘打锣卖糖各干一行’,忙而不乱。”潘四平说。
困扰村干部的问题是,大量粮食收上来了,晾晒却成了个大问题。于是,在扶贫单位的帮助下,桑园村成立了三邦农机专业合作社,投资128万元购置了大型环保粮食烘干机械,不仅解决了本村粮食烘干作业问题,还能为周边的方巷、杨寿、槐泗、甘泉等镇(街道)的种植大户提供服务。
“选用生物质作为能源,我们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潘四平说,燃煤是高污染燃料,肯定不行;用电成本太高,划不来;天然气是清洁能源,可是公道远离城区,管道一时还没有铺过来。“只有生物质颗粒物作为能源,才是最环保、最实惠的。同时,烘干作业结束后,经过通风冷却,粮食便于保存,能有效地维护营养成分,保证粮食安全。”
其实,村干部们更看重的是,这套作业机械对村级经济增长所发挥的作用。“按目前的产能,机械连续烘干作业24小时,能烘干粮食80吨,仅秋季粳稻烘干作业就能为村集体增收10多万元,使得村集体收入成功超过100万元。
随后,村里趁热打铁,为村集体农场出产的大米注册了“五禾”牌商标。目前村里正在对精米加工机械进行调试,准备在扬州优质农产品市场上分得一杯羹。
“扬州市场优质稻米需求量是很大的。”潘四平表示,得知村里进行烘干及精米加工作业,已有不少客户打来电话咨询。“待机械调试好,我们就开始精米加工作业,拉长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条,保证一年到头都能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