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定义汽车是汽车“新四化”发展的重要一环。目前,上海智能汽车软件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集成”和“孵化”上下功夫,加快推进汽车软件供应链建设,集聚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放大溢出效应,形成良好生态,更好推动经济复苏,强振信心。
近日,在美国举办的2023年CES(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中科创达及其子公司发布了自动驾驶域控器RazorWareX1.0和智能座舱解决方案E-cockpit7.0两款全新产品,引起了海外市场的关注。
“我们会保持在创新上的冲劲,不会停步。”中科创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武文光透露,该智能座舱产品已经应用在了全球上千万辆汽车中,除了在产品、技术及解决方案等方面不断创新,中科创达与高通、地平线等芯片厂商也在持续合作,共同推动智能汽车产业变革。
武文光认为,人和车的互动,已从简单的机械交互变成了智能交互,而座舱交互是最核心的部分。“如果说,车是人的一个外设的话,那座舱就相当于这个外设的接口,越来越重要,也会越来越丰富。人们对它的需求面也会越来越广。”武文光说。
目前,中科创达在嘉定区有6家业务公司,员工数量在1500人左右,业务涉及智能汽车、智能终端、智能物联网、智能行业等不同领域,而该公司汽车业务决策中心就设在上海智能汽车软件园内。
在武文光看来,中国新能源车的需求在今年会持续井喷。相应地,对新能源车的智能化、网联化需求也会增加。中科创达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全面布局,也将迎来更多的机会。
“在嘉定,我们和产业链上的各方会持续联合创新。2023年,我们与主机厂会有新的合作,芯片、云厂商也会用更多的联合产品研发等。”武文光说,“我们会在智能座舱系统、自动驾驶领域,以及新开辟的整车软件测试领域,持续加大在嘉定的创新和研发投入。”
面对“软件定义汽车”,园区、企业、产业链的多维叠加,才能更好地激发新赛道中的创新活力。
上海智能汽车软件园于2022年9月8日在嘉定开园,在市、区两级政府的指导下,园区已经集聚了一批自动驾驶、汽车数字系统、智能座舱等汽车软件产业链上下游关键节点企业。
上海智能汽车软件园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成蹊表示,下阶段,上海智能汽车软件园还将从人和企业两个维度,拓展特色服务,为人才营造舒适、高效的工作空间,便捷、亲和的生活空间,有利于成长、丰富个人能力的社交空间;为企业打造一流、优秀、富有黏性的的产业生态,搭好平台,做好龙头企业链长服务,让企业之间产生更多的连接与共享。
“我们将努力营造一个精准、有力的生态服务圈,切实提升企业的集聚度、活跃度和感受度,不断扩大充实软件园的‘朋友圈’,促进产业共赢、共发展。”李成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