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荣与梦想的征途上,高新区(滨江)足音铿锵。回望2022年,面对时代设下的考题,高新区(滨江)书写下同心合力、实干奋斗的答卷。
这是对初心使命的回答——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84.8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上市公司总量保持全市第一,高新区(滨江)扛起全省高质量旗帜,以创新制胜积蓄澎湃动力,接住了“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历史接力棒。
这是对人民至上的回答——区域社会治理水平居中国百强县(市、区)首位、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全省领先、近五年城市慈善发展指数保持全省第一……高新区(滨江)在共建共享中奏响了普惠厚实、优质均衡的民生乐章。
这是对亚运机遇的回答——场馆智慧升级全面完成,江南大道隧道及地面道路全线开通,沿江景观带精彩亮相,近悦远来、美丽宜居的“国际滨”正款款走来……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周年,也是杭州亚运会举办之年。今年,高新区(滨江)将紧紧围绕“两个天堂”总战略,聚焦聚力“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关键抓手,扎实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治理能力、城市建管、民生保障、自身建设六个现代化工作举措,大力开展“136”主题攻坚活动,推动实现高质量创新驱动发展、高水平共同富裕示范、高标准亚运服务保障,率先闯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滨江路径,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持续完善现代化科创体系
去年,该区预计新增专利授权量23236件、增长30%,预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1148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98.2件。创新成果“硕果满枝”,创新要素也在高新区(滨江)加速集聚。
以杭州极弱磁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为例,仅在2022年,该院就吸引了一批博士、博士后等高科技人才,形成了187名专职人才队伍。而将视野放大,全区新引进各类人才3.8万人,其中硕博人才8933人、列全市第一。
讲求创新实效的同时,高新区(滨江)也在以更大格局更高事业谋求长远——白马湖实验室基地开工,量子实验室主体完工,“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建设有序推进……高新区(滨江)保持战略定力,以创新制胜的决心清晰可见。
随着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科技成果产业化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三者相融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新的一年,高新区(滨江)将立足核心攻关、效能释放,以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主方向,持续完善现代化科创体系。
如何实现基础研究“从0到1”、应用研究“从1到10”、科技成果产业化“从10到N”的聚变?高新区(滨江)将力争新引进各类人才不少于4万人,高站位规划“国际零磁科学谷·杭州江南科学城”,支持高校院所、企业锚定科技最前沿,推出更多原创性开创性成果。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力争新认定市级以上企业研发载体不少于100家,力争全年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不少于30项。此外,该区还将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促进金融赋能成果转化,力争全年实现技术交易额350亿元。
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
不断壮大现代化产业体系
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也是实现经济“稳中求进、稳中向好”的主力军。去年高新区(滨江)有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2200家,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3家,新增6家上市企业,累计培育上市公司69家,总量持续保持全省第一。
市场主体的活力也呈现在产业发展的势头上,去年,高新区(滨江)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723亿元,占GDP比重78.9%。
重大项目是撑起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龙骨”,去年,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较上一年实现翻番、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300亿元,“152”省市县长工程项目落地率100%、也为产业势能持续提升打下了基础。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如何兼顾好“稳”与“进”的关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高新区(滨江)将聚焦固优强基、高端智能,以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为主路径,不断壮大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的一年,该区将着力强化高新产业链整体协同、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打造产业基地互补新生态。比如,大力实施“链长制”,建设“中国视谷”、中国信息安全谷产业新地标;全力打造“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链,力争新落点产业项目不少于20个、新开工不少于18个;力争新增上市公司6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0家、新增注册企业不少于1.6万家。同时,加快数字自贸试验区建设,特别合作园(区)完成产业投资50亿元;开展国家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先试,争创“中国数谷”,打响“数字特区”品牌。
提升数字赋能实战实效
加快健全现代化治理体系
一流营商环境是高新区(滨江)的“金字招牌”,去年,该区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全市率先试点,“移动审批车”服务、“分阶段”项目审批模式省市推广,传承了“应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的高新精神文化。
而吃“改革饭”成长的高新区(滨江),也在数字赋能中重构了智治善治、全域全时的治理体系。去年,该区实行数字化改革项目申报联合审查机制,“项目查重”工具入选省级试点、“知识产权一件事”、数智治水等一批数字应用获省市试点及典型推广。
2023年,高新区(滨江)还将围绕整体智治、协同共治,以提升数字赋能实战实效为主目标,加快健全现代化治理体系,推动经济治理更高效、社会治理更精细、平安治理更扎实。
以经济治理为例,该区将主动抢抓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建设机遇,积极推动群众和市场主体有感的“微改革”,如构建区街社一体政务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理顺“1+X+N”产业政策体系,着力丰富政策工具箱、提高政策覆盖面,大力推进免申即享,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开展专利开放许可改革创新试点,推动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质扩面等。
建设开放包容亚运城市
全面塑造现代化城市形象
约上好友去亚运场馆“小莲花”打一场网球,带上父母孩子参观杭州奥体中心“大莲花”,在家门口的“口袋公园”跑步健身……随着杭州亚运会脚步渐进,高新区(滨江)亚运氛围渐浓,去年亚运场馆惠民接待25.4万人次。
如今,走进“国际滨”,市民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城市道路更通畅、夜景更靓、街区更美,生活的便捷度也更高了。
2022年,高新区(滨江)抢抓杭州亚运会历史机遇,加速城市蝶变,获批创建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完成21条亚运通勤道路提升改造,新建(改建)公园10个,实现扩绿29万平方米。
今年,高新区(滨江)计划突出生态惠民、便捷为民,以建设开放包容亚运城市为主抓手,全面塑造现代化城市形象。
该区将实施片区“微更新”13个,加速优化全域交通节点,启动冠山路整体提升、跨铁立交、过街设施、滨萧通道等重点工程,开工新建(改造)道路12条(段),新增停车泊位不少于3700个。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该区将大力推进数字文化馆、硅谷书房和文化驿站建设,不断完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同时,大力营造亚运氛围,加强亚运场馆赛后运营,优化体育设施布局,新建改建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40片。
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着力打造现代化共富图景
如今,马骏驰的上班路,像周末家庭游一样温馨轻快。随着大华幼儿园的开园,高新区(滨江)持续探索的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不断提升人才和企业的幸福感。
这是高新区(滨江)坚持人民至上、让共同富裕可触可感的其中一例。从2022年高新区(滨江)的民生实事完成情况看,老旧小区提升改造,电动自行车充电口增配,社区、企业园区智慧云诊室新模式,婴幼儿成长驿站建设等项目深受群众好评。
高新区(滨江)作为人均GDP达到6万美元的“创富力”强区,具有率先探索共同富裕路径的基础优势。如何协调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构建均衡可及、协调互补的共同富裕实践样板新格局?该区将以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主牵引,以更高标准推进教育医疗发展,以更实举措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更大力度加强区域协作联动,着力打造现代化共富图景。
今年,高新区(滨江)将投用白马湖单元中学等学校8所;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8.7万平方米,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600套(间),交付安置房项目8个,基本完成全区回迁安置。
深化“一老一小”服务,该区还将建设颐养共同体,打造“大社区养老”新格局;推进托幼一体化,构建托育灵活服务新模式,实现2-3岁托育服务园所覆盖率达50%。
打造清廉高效现代政府
培育增强现代化建设能力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高新区(滨江)全面开展政府系统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讲,坚持“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坚定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过去一年,该区理顺机制体制,设立特别合作园管理局,分设卫生健康局、文广旅体局,大力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专业化发展,形成“1+2+3+X”国资运营管理新体系……一系列举措也让政府运行效率更加顺畅。
做好政府工作,做好“高”与“新”两篇文章,高新区(滨江)将坚定自信自强、务实笃行,以打造清廉高效现代政府为主旋律,培育增强现代化建设能力。
接下来,该区将在务实功上下功夫、在出实招上求突破、在求实效上勇争先,大力践行“我来干、我负责”的使命担当,确保工作推进速度快、执行效力高、实际成效好;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大力弘扬高新精神、高新文化,不断强化“主动报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理念,时刻保持“干就干得最好、做就做到极致”的拼劲闯劲,着力在出业绩、作贡献上创先争优,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昂扬向上的干事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