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批“安徽省‘十四五’第二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区域”称号,梦之湾众创空间成功备案国家级众创空间,圣戈班管道系统有限公司获评“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企业”,慈湖高新区东部户外劳动者驿站获全国“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荣誉称号……
刚刚过去的2022年,注定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慈湖高新区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战胜挑战中前进、在栉风沐雨中洗礼、在经受考验中壮大,以超常举措确保疫情防控不松懈、经济社会发展不放缓,工业经济实现逆势上扬,高质量发展迸发强劲活力,交出了一份“硬核”答卷。
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和“强引擎”。2022年,慈湖高新区锚定制造业三年倍增突破年目标任务,坚持项目为王,通过强化项目统筹调度、强力推动项目建设、深化项目谋划储备,努力形成“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持续推进格局,让新动能加速积蓄,新活力持续迸发。全年共安排重点项目88个,总投资582.12亿元,年度完成投资76.2亿元,完成率115.3%,其中续建瑞斯康达、皓元医药等28个项目,新开工华旺二期、凌玮科技等23个项目,开竣工率均达100%。共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19个,技改投资增速77.3%。国能神皖灰场光伏发电项目、金星废酸净化项目等9个项目竣工,港口集团9号码头项目、海螺水泥年产430万吨水泥粉磨站节能技改项目等10个项目均已开工建设。
“双招双引”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事”,是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2022年,慈湖高新区精准聚焦“3+1”主导产业,突出招大引强、主攻方向和机制保障,大力开展协会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不断打出新攻势、取得新成效。与中国智能制造百人会、珠三角产业联盟、张江高科技园区商会、浦东新区软件行业协会签订合作协议。举办南京招商推介会,近50家南京企业、科研院所和商协会的代表参会;举办生物医药产业专题招商推介会,建立园区“产业加速器—公共服务平台—成果转化基地”生物医药循环体系。出台《慈湖高新区招商局驻点招商工作暂行办法》,成立江北新区、深圳等驻外招商小组统筹招商。借力圣戈班、埃尔普、迈特诺、新特科技、金桐等现有欧企、台企,积极开展对外招商。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6个,总投资258.5亿元,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4个,10亿元以上项目1个,5亿元以上项目8个;完成新投产5000万元以上制造业项目20个。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2022年,慈湖高新区紧紧围绕“高”“新”做足文章,以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从载体建设、政策扶持、合作共建等方面全面加强创新生态体系建设。梦之湾众创空间成功备案国家级,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马鞍山)双创基地新注册企业21家、入驻团队3个,并获批省级众创空间。与上海皓元医药联合共建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成功引进9家企业,实现产值2亿元,于2022年7月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在原有约50万平方米孵化载体基础上,与深业集团合作打造约10.2万平方米的深马慈湖高新科技产业园,借力深圳科技园成果转化优势,壮大主导产业项目招引和培育。成功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1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73家,新增省级研发平台2家、市级研发机构和平台8家,新登记省级科技成果348件。目前累计拥有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其中国家级、省级、市级各1家;众创空间3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42家;建成各级各类企业研发平台99家,其中省级以上17家,市级82家;战新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6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74%。
发展要素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是“稳增长”“稳投资”的基础和保障。2022年,慈湖高新区不断强化人财物等要素保障,坚持“要素跟着企业、项目走”,加快补齐功能短板,努力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加大土地供给。全年完成征迁1451亩,其中涉及宁马城际和高速“四改八”工程1069亩,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加大闲置低效用地清理力度,清退低效企业22家,清理闲置低效用地1826亩。修订完善《慈湖高新区铸造行业产能置换实施方案》,加大低效高耗能企业清退力度,为优质项目提供发展空间。狠抓环境整治提升。积极推进“1+1+N”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加快推进长江生态环境警示片问题整改,建立常态化开展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排查整改的工作机制,全年清理散乱污企业25家,高新区站点pm2.5较去年同期下降3.5%,pm10较去年同期下降15.4%,同期降幅位列全市国控站点第一、第二。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在原“4321”、税源贷、固投贷、专利贷基础上,与省科担合作推出“科技贷”,与省担保合作推出“园区贷”。全年累计落实减税降费3.9亿元,帮助企业解决政策性担保贷款1800万元,推动各金融机构为园区200余家企业累计授信25亿元。
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既是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2022年,慈湖高新区充分发挥毗邻南京区位优势,主动加强对接,强化顶层设计,推进融入融合。推进规划互融,在保证“多规合一”的前提下,主动与南京进行对接,推进慈湖河路北延、慈湖过江通道涉南京基本农田的调整,为其实施创造条件;与中规院合作启动产业规划修编,充分考虑与毗邻地区的产业互补,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水平和产城融合发展水平。强化交通互联,加快协助推进宁马高速“四改八”、宁马城际工程和宁芜铁路复线等重大区域性交通设施施工,在交通上加快推进与南京的互联互通。慈湖高新区界牌枢纽公交车站顺利竣工,即将投入运营,南京东山公交867路、985路和707路将进驻并实现与我市公交125路站内换乘。深化毗邻合作,对标南京滨江开发区、浙江杭州青山湖科技城锻长补短,构建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区域产业发展模式。增强招商协作,今年新签约的49个亿元以上项目中长三角地区项目占比约73.5%,总投资额229.4亿元。
以营商环境之“优”助力经济大盘之“稳”,慈湖高新区始终秉持“支持企业就是支持发展,服务企业就是服务民生”的理念,精准聚焦企业需求,不断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2022年,慈湖高新区编制印发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简明手册》,实行领导班子成员包保重点项目及重点企业机制,通过受理专窗、包保干部现场收集、服务企业接待日等模式构建“热线、线上、线下”三位一体的企业诉求受理渠道。组织开展了“新春访万企 助力解难题”“优环境 稳经济”省、市领导接访活动16场,接待企业151家,170件牵头办理事项均全部办结。优化再造投资建设审批流程,工业用地全面采用标准地出让,试行施工许可证“告知承诺+容缺办理”制度,进一步压缩项目前期审批流程和时间。实行“一窗受理+统一代办”,全面实行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4小时办结。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打造高效便民服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网上平台办件1.5万件,全程网办率、承诺时间办结率均为100%。
“数”“智”赋能传统产业,扎实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提升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慈湖制造”正奋力迈向“慈湖智造”“慈湖创造”。2022年,慈湖高新区深入贯彻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 46家企业开展智能诊断;45家工业企业完成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百余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智能制造成熟度水平线上自测,破解智能化改造过程中的技术、人才等问题。兴达冶金和迈特诺2家企业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士达通过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认定,锐生工贸、海思达、江南光学3家企业获评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圣戈班管道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级平台)认定,圣戈班穆松桥管道智能工厂获批省级智能工厂,中电泰日升和锐生工贸2家获批省级数字化车间,圣戈班成功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锐生工贸通过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20家企业入选省创新型中小企业拟认定名单。科思化学等7家企业获批市数字化车间,道润新材料获批市数字化生产线,海思达等8家企业获评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圣戈班、华旺科技、中电泰日升3家企业成功申报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启航之年。慈湖高新区聚焦主责主业,强化使命担当,先后制定印发《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着力打造“百亿产业、千亿园区”的实施方案》等文件,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党的建设各方面。推动机关党建“走在前、作表率”,制定党员干部专业素质提升培训方案,开展机关党员学习月、服务周等活动,机关党员参与“清洁家园”、文明交通劝导等志愿活动千余人次。认真实施“培强扶优消薄”工程,2022年全年各村收入均超50万元。全面完成“皖美红色物业”工作,等级物业服务覆盖率、小区住宅党组织覆盖率、物业公司党组织覆盖率、小区物业管理委员会覆盖率均实现100%。深入推进“双创两提升”工程,严格落实党工委抓非公党建“一线指挥部”责任,在2022年全省园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调研评价结果中被评定为“好”等次。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措并举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两手抓工作,新十条出台前全区无感染病例,重点企业物资进出运输顺畅有序。深入推进“1+9+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开展各类安全生产检查1117次,排查问题隐患1382处,全部整改到位。切实落实领导干部包案接访和带案下访制度,初信初访按时办结率100%,化解率达95%。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慈湖高新区将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努力实现制造业三年倍增目标基础上,围绕“高”和“新”持续发力,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环境提升,努力建设“百亿产业、千亿园区”,为加快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贡献慈湖力量。
加快制造业高端化发展。支持马钢诚兴、金星钛白、慈湖配售、圣戈班、立白日化、海螺水泥等优势传统企业加强关键技术和先进工艺的高端化改造,支持华旺科技、瑞斯康达、科思化学、皓元药业、中电泰日升等新兴产业企业加快达产增效。力争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0%,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5%,战新产业产值增长18%。
加快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力争建成1个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1个工业互联网标杆企业、1个智能制造标杆示范企业、1个“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新增智能工厂、数字车间、数字化生产线4个以上,计划建成5G基站19个。
加快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推动实施海螺水泥粉磨站节能、圣戈班烟气脱硝、金星钛白水质提标等环保技改项目建设,园区重点企业100%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全年规上企业能耗强度下降4%以上,争创省级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打响招大引强新攻势。力争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6个以上,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4个;全年实际利用内外资分别增长5%、30%;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不少于24个,新投产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不少于22个。
打赢项目建设攻坚战。全年实施95个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15.7亿元。推动深业电子通信产业园、华旺三期等31个重点项目尽快开工,凌玮科技、滕达机械、海螺水泥技改等31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皓元医药、瑞斯康达、华旺二期等23个重点项目尽快竣工达产。
打好要素保障组合拳。计划清理闲置低效用地1500亩;新增上市挂牌企业1家,完成直接融资新增额18亿元;吸引更多天使、创投、股权类基金落地,发挥慈湖紫荆母基金放大带动作用,推进主导产业子基金投放取得新成效。
实施科技“栽树工程”。完成申报高新技术企业73家,其中新认定不少于33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85家以上,新增入孵企业30家以上,力争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5%。以皓元医药和金星钛白为重点,申报省级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和省级重点实验室;推进中科新材料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建设;力争新增市级以上研发机构5家,其中省级不少于2家。新谋划高校合作平台1个以上,科技成果落地转化项目10个以上。新登记科技成果270个以上,吸纳技术合同交易额25亿元,力争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350件。
抓好人才第一资源。全年计划引进 “三马”工程人才160人,引进海外人才6人,“特支计划”等高端人才2人。开展不少于60场园区重点企业线上线下招聘会。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办好各类创新创业赛事、学术沙龙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推进协同发展不松劲。积极配合推进宁马高速“四改八”工程和宁马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持续跟踪推进慈湖河路北延工程建设和慈湖过江通道方案制定。加深与南京滨江开发区融合发展,推动与浙江杭州青山湖科技城合作取得实效。
扩大对外开放不动摇。新增外贸实绩企业不少于2家。加快港口集团码头综合提升工程等港口物流项目建设,打造长三角区域性物流枢纽。力争全区工业总产值突破800亿元。
创优营商环境不止步。常态化对标沪苏浙,推动更多高频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跨区域通办”。优化“项目专员+网格员”服务,提前介入重点项目建设前期。力争18项营商环境指标进入全市前列。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求实效。健全完善“管委会+公司”模式,探索园区投资公司开展招商、建设、园区服务等市场化工作。恢复慈湖街道实体化运作,积极探索创新社区治理机制,提升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
纵深推进污染防治。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达标,力争空气质量改善居全市前列,确保国控省控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城市水质大幅提升。发挥“环保管家”“智慧环保”等作用,坚决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全力整治“散乱污企业”。
系统推进生态修复。持续推进长江生态廊道建设,巩固提升长江十年禁渔和岸线综合整治成果。以慈湖河、天然河和笔架山水系沿线为主体,打造山水生态长廊,完善“治、管、保”联动工作机制;推进国土绿化行动,更新、新增造林面积80亩。加快联农泵站及联农水系建设。
扎实推进低碳发展。加快推进国能神皖新建1000KW发电机组项目建设。探索开发太阳能新能源,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应用。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在全区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推动科学规划布局。西部片区谋划设计TOD宁马轨道交通城市“会客厅”,中部片区谋划打造EOD生物医药产业园;以林里片区整治为基础,谋划打造汽博走廊;以智慧小镇建设为基础,做大做强电子通信和智能制造产业。积极推进东部片区集文旅康养、乡村振兴等为一体的健康小镇板块。
推动园区品质提升。力争实施城乡建设“四合一”项目11个,全年完成投资7.79亿元。持续优化城市路网,加快推进联合路(马和轮渡-昭明桥)、电业路(慈湖河-天门大道)、沿江大道(联合路-电厂)、天然路、金西路混凝土路面改沥青路面以及道路沿线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完成海螺大道(联合路-沿江大道)部分区域大修。计划新建改造绿地15万平方米,绿道1.4公里,口袋公园2个。实施棚户区改造 241 套。打造最干净小区1个、最干净示范道路2条,推行以机械化为主导的多元化、立体化道路清扫保洁作业模式。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计划改造农村户厕约200座,农村生活垃圾市场化处理率100%。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7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的村达到3个。完成找回耕地任务118亩。
倾心办好民生实事。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力争城镇新增就业3000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率达90%以上。深化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认真做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困难群众精准帮扶,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行动。
全力筑牢安全防线。持续推进“打非治违”,持续整治“小散”工程安全隐患,深入开展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多部门联合执法。持续深入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和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强化消防综合救援、应急避难、防洪排涝、人民防空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建强专业救援队伍,提升极端天气、地质灾害、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夯实党建之基。深化园区党建联盟建设,巩固和提升党建品牌质量,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发展作用。发挥机关、社区、企业党建典型示范作用,增强跨部门协同,以过硬本领创造团结奋斗新业绩。
弘扬实干之风。全面落实“一改两为五做到”,拉高工作标杆、提振精神状态,以更加优良的作风干事创业,努力创造更多优秀业绩。
恪守廉政之要。持续深化纠治“四风”,继续精文简会,规范督查考核。持续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大执纪审查力度,加强“监督一点通”平台建设工作,打通服务群众和群众监督的“最后一公里”,推动慈湖高新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严格落实重大决策程序制度,深入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100%出庭应诉。加强审计和统计监督,深化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