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法律咨询、公证办理、人民调解、心理咨询……隆冬时节,走进西青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暖意扑面而来:7个办事窗口,7位专员值守,7天预约服务,不用出远门,困扰群众的法律难题在这里就能找到“出口”。
“就业合同怎么写?”“养老保险怎么办?”法援窗口前,59岁的外来务工人员老秦和当天值班的西青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汪连静正聊得热络。两人是“老熟人”,最初的缘分来自一根“温暖”的热线——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
别看老秦现在有说有笑,之前一年多,天天是副“苦大仇深相”。工地摸爬滚打10来年,一次意外摔伤,弄丢了饭碗,脚落了残疾,最气人的是施工单位还不认账,走投无路时,老秦拨通了12348求助。
按照管辖原则,热线转办至西青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劳动仲裁、两审诉讼……汪连静带着法援人员忙前跑后,历时1年3个月,帮老秦追讨回各项待遇共计24万余元。“汪主任他们是咱老秦的亲人!”从此,西青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成了老秦经常“光顾”的地儿,有事问问“亲人”,没事看看大家。
紧邻汪连静值守的法援窗口是法律的咨询窗口,来自天津富永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月一正“面对面”接待群众。“一上午,现场咨询7位,视频咨询两位。”干律师12年,李月一始终热衷公益法律服务,她曾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个人。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李月一还有一个身份:村(居)法律顾问。
西青区下辖的郭村、王姑娘村、大倪庄村、小卷子村是李月一经常“顾问”的村,手机号对全体村民公开。提供法律咨询,开展法治宣传,参与人民调解……大到房屋拆迁、土地纠纷,小到家长里短、邻里矛盾,村民们都愿意找李月一唠唠。
村(居)法律顾问工作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是司法行政工作向基层延伸,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载体。自2015年这项工作在天津市一推行,李月一就加入进来,一干就是7年。
因为常年活跃在村居,对于群众头脑中法治观念的变化,李月一有着切切实实的感受:“刚下村头两年,我们主动上门提供服务,很多村民不乐意要。这些年,村民法治意识强了,积极主动求服务,咨询事项也拓宽到经济发展领域。”
为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西青区正在全力打造“一公里”法律服务圈:1个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1个街镇公共法律服务站,261个村居法律服务室……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把法律的温暖送到每一位群众的心坎上,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