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工智能遇上建筑业,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建筑行业如何实现“双碳”目标?西青区张家窝镇体育公园项目积极响应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应用多项创新技术,降低项目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做绿色发展的“碳”路者。
张家窝镇体育公园项目总占地面积约200亩,由文体中心、体育公园、枣林公园三个主题公园构成,中建科工承接了该项目文体中心的建设任务。为积极响应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在项目前期,中建科工联合清华大学绿色低碳实验室及天津市城市规划院,对设计、施工建造、运营、拆除报废四个阶段全周期进行碳减排规划。
在前期设计建造阶段,项目采用了以可重复利用的钢结构建材为主材料的装配式建造方式,与传统的混凝土相比,钢结构的碳排放强度降低约三成。同时建筑的墙板、楼板、屋面等结构均采用预制装配式材料,提高资源利用率。此外项目还将大量装配式建材由现场作业转移到工厂进行,工厂加工制作建筑构件后,运往施工现场直接装配安装,提升效率,节省工期,减少在施工环节的节能减排。
中建科工张家窝镇体育公园项目设计总监陈晓旭说:“现场基本上没有湿作业,墙板都是采用机器人进行现场拼接组装,就像我们平常搭的积木,这样建设过程中节省了的人、材、机的投入,同时也降低了建造过程中水、电的消耗,实现建造过程中的碳减排。”
在运营阶段,项目在人因工程、提质增效、绿色碳汇三大领域,通过环境监测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全变频设备、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光伏一体化技术、屋顶绿化等多种技术手段进一步实现碳减排。项目运营后的碳排放强度可控制在75千克二氧化碳每平方米,而以往一般的体育场馆类建筑碳排放强度可达90千克二氧化碳每平方米,降低了15%左右。
中建科工张家窝镇体育公园项目设计总监陈晓旭说:“通过源头减碳,项目设计施工阶段碳减排量可达5000吨;通过采取人因工程、提质增效等技术手段,项目运营阶段年碳减排量可达2000吨。”
可以说,中建科工通过创新技术加持,切实转变了高物耗、高污染和粗放型的建造方式,降低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目前,项目主体结构已封顶,建成后将是西青区乃至天津市最大的室内社区运动公园,也将成为建筑行业绿色发展的“碳”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