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
1月3日,2023年第一个工作日。市委九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暨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湖州——这座太湖南岸的千年古城又一次站到了崭新的起点上。
回首过去一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历程,充满挑战与磨砺,也结出累累硕果。按照党的二十大指引的明确方向,以“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为总载体、总抓手,沿着“六个新湖州”的清晰路径,湖州感恩奋进、攻坚克难,在推动绿色低碳共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州建设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每一个重要节点,都是一份时代的考卷。湖州满怀斗志,踏上充满光荣与梦想的新征程。
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总结过往,为的是更好出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
省委十五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指出,我们必须更加夯实高质量发展之基、激活竞争力塑造之源。
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既是国家、省擘画的宏伟蓝图,也是湖州立足自身市情的现实抉择。2022年以来,湖州以“跳出湖州看湖州、跳出湖州发展湖州”的新视角,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契机,对标一流城市,不断增强高质量赶超发展的动能。
这是攻坚克难的一年。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严峻多变的疫情形势,给经济发展带来诸多挑战。面对压力,市委、市政府大抓工业、大抓产业的决心不减,稳企惠企、增资扩产的力度更大,牢牢把稳了经济发展大盘。去年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3%,增速快于全省。逆境之下,南太湖硬实力尽显。
聚焦新能源汽车、物流装备、合金特材、工程机械、光电通信及半导体、数控机床、生物医药、地理信息八大新兴产业,举行了一系列专题对接和推介活动,精准招商;从制造业稳生产、外贸企业引育、精准扩投资等7个方面完善配套政策、谋划增量政策,出台经济稳进提质七条政策意见,锚定经济链条上每个堵点难点精准发力;统筹推进西塞科学谷、湖州科技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中心建设,推动创新平台提能造峰……
一家家企业相继落户,一个个项目建设快马加鞭,一条条生产线机器轰鸣……一年来,湖州大地处处涌动着跨越赶超、大干快上的滚滚热潮,处处昭示着招商引资的勃勃生机。
2022年1至11月,全市新引进3亿元以上项目322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1%;累计为企业减负235.4亿元,留抵退税114亿元,惠及企业295万户次;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3%,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4家、上市企业5家,规上工业企业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均超过省均,获评省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优秀设区市。
亮眼的成绩单来之不易,但聚焦高质量发展,打造实力新湖州征途漫漫,“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城市竞争空前激烈,未来,仍有很大挑战,有很长的路要砥砺奋进。
城市能级蝶变跃升
产业的竞争力和投资的吸引力,与城市环境息息相关。
继宁杭高铁、商合杭高铁之后,去年9月,合杭高铁湖杭段的通车,再次为湖州通向长三角各地打通“任督二脉”,增添了为这颗“心脏”输血的动能。137.8公里,从湖州站首发,以每小时350公里的速度奔向杭州,杭湖同城发展的美好画卷已随着飞驰的高铁徐徐展开。
天下商埠之兴衰,视水陆舟车为转移。2022年以来,我市加快建设“轨道上的湖州”,打造与长三角核心城市的“1小时通勤圈”,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目前,湖杭高铁已开通运营,如通苏湖铁路开工建设,沪苏湖高铁、杭德市域铁路等项目有序推进。立体化、同城化的综合交通体系正在湖州加快筑成,系列“国字号”示范创建工作正在统筹推进,去年还成功获评“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并即将成为首个“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覆盖的地级市。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这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笔下的湖州市吴兴区西塞山。而今,“风景地”变“创新地”,湖州首个“创谷”——西塞科学谷于2022年8月15日正式开园。开园后,西塞科学谷将进一步强化湖州的高端要素集聚能力、科技创新策源能力、人才资源配置能力,加快形成人才生态、产业生态、创新生态“三态融合”的最优格局,用科技的力量加速湖州的发展裂变。
去年,我市积极打造具有湖州标识度的创谷经济,系统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完善创新政策支持体系,强化首位战略的顶层设计,1至11月,新入选省“鲲鹏行动”计划专家2名,新引进大学生9.6万人,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达到5861家。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湖州的发展,始终贯穿着“绿色”二字。去年7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湖州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此后,湖州又吹响了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嘹亮号角,举全城之力,向着生态文明典范迈开更坚定的步伐。
一年来,湖州始终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决扛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的政治使命,专门制定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纲要,成功承办了2022中国绿色低碳创新大会、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座谈会等重大活动;被《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认定为生态文明国际合作示范区,成为全球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今天的湖州,交通、创新、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捷报”频传,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城市能级正不断跃升蝶变。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老百姓每天醒来,关心的不是GDP,而是交通出行堵不堵、医院挂号难不难、孩子成绩好不好、食品吃得放不放心,这些都是影响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最直接、最具体的因素。”这是去年市委主要领导在一次大会上掷地有声的讲话。
面对疫情,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布署,因时因势调整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坚持“以百姓之心为心”,首创全媒体监督《看见》栏目,打造了问题“发现—曝光—回应—整改—销号”的全流程闭环,推动整改了废弃电线杆、河道污染、消防隐患等问题79个……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创办专栏《看见》,背后彰显的都是市委、市政府一以贯之的人民情怀。2022年,全市稳扎稳打推进民生福祉改善,书写了温情脉脉的民生答卷——
前三季度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6%和7.1%;1至11月城镇新增就业6.84万人;去年新增学位2.3万个,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值居全省第1位;深化“三医联动”“六医统筹”集成改革,综合医改绩效评价连续4年居全省第1位,连续2年获评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一项项惠民举措、一件件民生实事,托举起群众稳稳的幸福。一年过去,市委、市政府一以贯之办好民生实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真正把工作融入万家灯火、把关怀送至千家万户。
2022年,历历在目、令人难忘。手握这张可圈可点的成绩单,我们更有信心迈向新的征程。
风起,就要扬帆;乘势,定能快上。我们相信,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将紧跟市委全会的号召,加快打造“六个新湖州”,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精彩湖州篇章,在新征程上续写更多的春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