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新冠感染者人数激增。面对空前的诊疗压力,越城区的医务人员们展现出了十足的敬业与担当。他们中,有人连续14天值守岗位,有人打吊瓶坚持不下火线,有人为了采购药物24小时待命下单,有人36小时未眠跟随救护车穿街过巷......12月的寒风中,一个个忙碌在抗疫一线的身影,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务人员的平凡与伟大。
东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部主任赵正昊:连续14天在岗,当好“天选打工人”
“给你配个退烧药和止咳药,你拿着这个单子去药房取药。”打电话给赵正昊时,他正坐在发热门诊的办公桌前,为前来就医的发热患者检查病情,开具处方。
作为东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部主任,赵正昊不仅要参与发热门诊的轮岗,还要兼顾普通门诊的相关工作。用他的话来说,“我就像是一个万能补丁,哪里需要就往哪去。”
前段时间,随着中心阳性医务人员不断增加,迟迟未“倒下”的他更是成了同事们口中的“天选打工人”。“最开始都是同事之间开开玩笑,但越到后面,越希望自己能够晚点阳。”赵正昊告诉记者,由于就诊病人激增,医院人手短缺,很多还处于阳性中的医务工作者不得不提前带病上岗,“既然成了‘天选打工人’,就更要承担起责任,为大家分担更多压力。”
12月12日-12月26日,赵正昊连续在岗14天,其中包括3次夜间值班,最多时候,每天看病人数达近200名。
府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管理科科长洪炟:挂水“上阵”,多看一个是一个
左手插针孔打吊瓶,右手挪动鼠标为患者开具药方。28日上午,府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管理科科长洪炟就诊时的“神操作”让众多医生、患者肃然起敬。
在前一天的CT检查中,洪炟被诊断为肺炎,需要打上留置针进行为期一周的输液治疗。考虑到医院人手紧缺,洪炟毅然决定挂水“上阵”,保证科室不停诊。
由于擅长针灸理疗与推拿加上服务细心,洪炟在患有颈肩腰腿痛、耳鸣、失眠、带状疱疹后遗症等症状的患者人群中颇受推崇,日均接诊量在50人左右。“很多来我这看病的患者都需要定期就诊配药,即便是特殊时期也一样。”洪炟说,虽然现在中心大部分的医疗资源都在抗击新冠上,但其他科室的病人同样要服务好。“希望在自己还能坚持的时候,多看一个是一个。”
塔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剂科主任肖木兰:开足马力,做好患者的药物“供应商”
“群里来消息了,我得马上回去。”12月28日,正在和同事吃午饭的肖木兰在收到一则微信消息后,便匆忙跑回了办公室。
对于这一幕,同事们早已经习以为常。身为塔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剂科主任,肖木兰主要负责防疫药品与物资的采购供应。每天,肖木兰不仅要在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上与各大医院“拼手速”,还得时刻紧盯各个渠道的货源信息,随时准备下单。“要想增加抢药几率,就要拓宽购药途径,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对于药物的采购,肖木兰已经总结出了自己的经验。
药品采购到货之后,肖木兰需要对照账单,在中心系统入库上柜,才能让这些药品被患者购买。由于人手紧缺,肖木兰常常因此加班加点,把原本7小时的工作时间延长至10个小时甚至更久。前不久确诊阳性后,她仅休息了一天就继续带病上岗。她总说,“患者们还等着药品入库上架,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倒下”。
绍兴市越城区人民医院外科医生周亮:连续跟车36小时,为生命加速
“有人打120,需要赶紧去一下。”“好,马上出发。”连日来,跟随120救护车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已经成了周亮的主要日常。
这段时间,越城区阳性患者激增,绍兴市越城区人民医院的120出车辆也增加至以往的3-4倍。12月23日,身为外科医生的周亮主动报名跟车医生,一上岗便连续工作了36小时。“忙起来就忘了时间了,一开始也没想到能撑这么久”,周亮告诉记者,跟车医生的原定工作时间为8小时,但中途因为有同事病倒,自己便为他们替补顶班。“医院人手本来就紧缺,我既然能行,就想撑久一点。”周亮说。
从医院到患者住所,从患者住所再回到医院,每天除了吃饭,周亮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救护车上度过。在一次次的奔波中,他的信念却从未动摇:尽自己所能,救更多的人。
没有人天生是英雄,只是因为有人需要,他们便选择迎接更艰难的挑战,承担更艰巨的任务。作为普通人,我们能做的就是始终坚信:只有疾病才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医生、护士、患者、家属永远都是同一战线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