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海派绘画艺术呈现出怎样的新面貌?近日,在嘉定博物馆展出的“后海派”艺术大展——水墨壹佰中或许能一窥究竟。
步入展厅,一幅幅水墨作品线条疏密有致,色彩淡雅清新,融汇工笔的细腻精致和写意的淋漓舒展,散发着诗情画意的水墨韵味。“酣畅淋漓,非常棒!为我们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参观者汤女士表示,眼前的这幅作品把水墨从固定的躯壳里解放出来,治愈人心。
不同于传统水墨画,展览现场一些别具想象力、富于变化的“抽象水墨”也令人耳目一新。浙江文联《品位》杂志总策划谢海此次带来了《桃花源记》和《醉翁亭记》两幅作品。“海派绘画一直是以其自身独有的形式来表达古代文人的修为和心境,我这两件作品也是希望反映当代人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思考和解读。”谢海表示。
水墨画《霜降》的作者、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苏金成说:“我的绘画风格比较随性,在创作前一般不去考虑主题、内容和构图,而是习惯于用水墨渲染的方式,静候淋漓的水墨洇湿宣纸,再根据画面的肌理效果进行处理。”苏金成表示,在看到宣纸上产生的斑驳重叠效果后,他便在纸张下方补上了两条小鱼,“我依然难以舍弃传统材料,喜欢展现最真实的东西,这其中有一种独特的古朴美。”
据介绍,“后海派”指生于上世纪60年代后,以“70后”为主体并延伸至“80后”甚至部分“90后”的一批经受过完整学院教育的艺术家,且不局限于上海地域年轻艺术流派。如今“后海派”已外延至江浙沪,跨越长三角区域乃至大江南北,他们在作品里充分展示了各自的艺术理念和创作观点,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和人文特色。
“从展品中,我们看到了中西交汇、古今相融的艺术创作。”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表示,此次展览展现了当代中国“80后”和“90后”在中国绘画创作上新颖的艺术面貌,“给人一种青春的活力和时尚感,他们把自己的生活都融入了画。”
据了解,本次展览共展出作品60余件,展期将持续至2023年1月5日。
“上海是海派文化的诞生地。此次展览能够来到上海,在嘉定博物馆举行,有着特殊的意义。”在策展人之一、天津美术学院教授杨维民看来,“后海派”的融合是始终带有一种运动状态的,是从当代社会的立场对传统与现代关系的再思考。当下,当代中国水墨“后海派”正尝试以更主动的态势从历史、文化和地域等多个视角反映当下,以全新的面貌放眼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