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上午8时许,天气冷得让人瑟瑟发抖,羌溪河滨公园内的兵乓球健身场地“桌无虚席”,不少市民早早来到此处,挥舞着球拍,他们身穿单薄的运动套装,俨然忘记了冬日的寒冷。“我特别喜欢打乒乓球,以前这里一桌难求,公园改造后,增加了很多桌位,现在我每天都能打乒乓球健身,身体也越来越健康,朋友都夸我越活越年轻了。”刚打完乒乓球的市民郭雪生擦着热汗说道。
近年来,全民健身成为百姓生活的“刚需”,也成为各级人大代表关注的热点。今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聚焦聚力全民健身,市乡联动检查《全民健身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督促进一步优化资源布局,构建统筹城乡、公平可及、服务便利、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多项务实举措接续发力,以“监督力度”传递“民生温度”,以“全民健身”保障“全民健康”。
除了扩充健身器材的数量,我市还逐步提高器材“智”量。在如泰运河旁,绵延10公里的“红色马拉松运动环线”上,健身步道引线穿珠地连接着一个个健身广场,一台台崭新的智能健身设备引人注目。“这里是二代智能健身路径,其器材种类包括双位智能太空漫步机、智能腹肌训练器、竞赛健身车、太极揉推轮等十大类别。”城建惠民体育设施安装工程负责人张东进介绍,通过健身器材上方的太阳能板,增加了对心率、消耗卡路里等数据的分析以及监测功能,为健身者进行语音数据反馈,健身者能根据统计的数据对自己的健康进行深度了解,增强了公共健身设施的趣味性,提升了运动体验乐趣。
市人大常委会紧盯问题、倾情发力,市政府认真吸纳、倾力解决,促进了我市体育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实施提档升级17个乡镇(街道)多功能运动场,现每个乡镇(街道)都有集标准篮球场1片、20条健身路径、室外乒乓球桌2张的多功能运动场;实施全市老旧器材的全面更新,推进全市体育设施完好率达100%,全市新增健身网点100余处;放大筹办省运会的溢出效应,扩大市民“幸福半径”,打造“10分钟健身圈”:总投入850万元新增体育场地1170个,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4.0平方米以上……全民健身网络逐步健全,全民健身事业实现了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室外体育场地3683个、室内场地1252个。
我市还坚持以营造省运氛围、提升民生质量、带动城市发展为出发点,掀起市民健身的新热潮。举办了市第八届运动会职工部乒乓球、象棋、篮球等项目比赛。指导各机关、社团、乡镇等开展全民迎省运系列活动20余次,指导举办“省运有我共创精彩”群众性系列主题活动10余次,参与人次突破1万。举办了夏季少儿象棋集训赛、长跑10公里接力赛、足球锦标赛、小拳王争霸赛等赛事和“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太极剑等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153人,实施全市室外器材安全隐患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传统体育项目健身气功和第二套《泰兴健身花鼓》进校园活动,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免费开放。进一步支持企业建成健身活动室、篮球场等,提高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指标值。创新和丰富机关职工体育健身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引导机关干部职工关注骨骼健康,不断提高健身意识和健康水平。
记者感言: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体育是活力之源、健康是幸福之基。市人大常委会紧扣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发挥职能优势,持续打通群众参与体育运动“最后一公里”,推动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健身设施网络,为创建运动、健康、美好、活力之城添砖加瓦,为描绘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美好图景贡献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