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丽水 > 文字新闻
亭后窑址上榜浙江十大考古重要发现
发布时间:2022-12-28  来源:龙泉市人民政府  发布开发区:浙江龙泉经济开发区

  2022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评选结果揭晓,亭后窑址榜上有名。2022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评选会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导,浙江省考古学会主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协办,钱江晚报支持。

  受疫情影响,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会议通过了省内各考古机构推荐的21个考古发掘项目的汇报并进行了问答互动和点评。

  亭后窑址位于龙泉市小梅镇大窑村亭后山东坡,遗址总面积约2250平方米,分作坊区、烧成区、残品堆积区三个功能区块,其中烧成区、堆积区位于亭后山麓,作坊区位于山前台地上。台地东部边缘为青瓷古道和岙底溪,溪与古道均为南北向。

  2022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故宫博物院、市文物保护中心联合对该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本年度主要发掘烧成区和残品堆积区,已发现龙窑窑炉1条,石铺道路1条,以及数十吨宋元瓷片、窑具堆积,各类遗存年代跨度从北宋至清代,以宋元为主。

  此次发掘的窑炉(Y1),依山形便利,浅挖山体基岩修筑窑床,现揭露窑炉长度15.4米,宽2.22米。窑壁用方形砖错缝平铺叠砌而成。根据窑炉内出土元代青瓷盘、碗等,推测其废弃时代为元代早中期。石铺道路平行分布于窑炉北侧,由西向东延伸。

  道路由5列卵石工整铺成,现揭露长度15.7米,宽度约0.65-0.97米。道路上出土元代青瓷器与Y1内出土青瓷器一致,初步判断道路与龙窑为元代同期遗迹。窑产品与窑具分布于窑炉南侧,早年经多次盗扰,仅发现少量原生堆积层。经扰乱的残品堆积自西向东渐厚,厚0.1—6米,其北部覆盖部分窑炉。

  出土遗物中,两宋之际至南宋中期产品数量较多,主要分布于发掘区域东南部。器形以敞口碗、圈足盘、香炉较为常见,多饰划花草纹。此外还见有长颈瓶、碗盖、砚滴等器形,外底多露胎。常见窑具有“M”形匣钵,泥质垫饼、泥质垫柱,等等。

  南宋晚期产品数量较少,胎色分为白胎、灰胎、黑胎等,不同胎色产品的器形多有重合,有碗、盘、杯、盏、洗、炉、瓶、盖等二十余种。其中仿古器形的黑胎青瓷较为多见,包括鋬耳杯、觚、贯耳瓶、琮式瓶、鬲式炉、簋式炉,等等。常见窑具有“M”形匣钵、泥质垫饼、小型瓷质垫饼,等等。

  元代产品数量最多。常见器形有折沿盘、敞口盘、直口碗、碗盖、盏,多刻饰莲瓣纹。此外还见有不同类型的洗、炉、砚滴、盒、烛台、渣斗、执壶、瓶、罐,等等。器物多裹足刮釉。窑具有“M”形匣钵、平底匣钵,以不同尺寸的瓷质碟形垫饼最为常见,还见有少量瓷质杯形间隔具。

  此外,出土有多件测温窑具火照,大小不一,呈指套形或馒头形。还出土多件带有文字的产品和窑具。

  亭后窑址考古对探究龙泉窑中心窑区宋元时期的生产状况、技术传承、青瓷贸易,完善龙泉窑青瓷发展脉络,激活龙泉窑遗址考古、保护、展示、研究工作,助力大窑龙泉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田野考古工作仍在进行,发掘区北部宋代龙窑窑炉(Y2)局部已暴露。在完成第一阶段工作后,下一步将重点发掘窑址作坊区和交通网络。同时,做好现场文物本体保护工作,开展多学科研究,积极推进大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国家遗产线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上一条:全市党外人士座谈会召开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