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1个主要路段监控探头采集的海量数据、所有公交首末站和候车亭监控信息、所有客运车辆的实时动态,皆汇聚于交通运输管理的“智慧大脑”——交通信息综合管理平台。日前,市交通运输指挥中心正式启用,“智慧大脑”开始发挥作用。
3月4日下午4时30分,即将迎来交通晚高峰。走进市交通运输指挥中心的大门,只见硕大的电子显示屏铺满了一整面墙。客运总量、交通流量、城市路况……各种交通运输管理相关的数据都在上面实时滚动显示。工作区里,工作人员紧盯电脑,不停地在各个界面之间来回切换,实时监控全市的交通运输情况。在两侧的显示屏上,可以看到各个站点候车的乘客逐渐增多,公交车内开始拥挤,交警正在小学门口指挥交通……中间的大屏显示着各线路、站点的客流量统计,并重点标注客流量较多的几个站点。这些数据为运输管理部门调度公交车辆、优化公交线路提供了重要依据。
除了接入公交车、站点监控及客流量数据,这个平台还显示公交运行计划、车辆行驶轨迹、车辆安全运营等指标参数及动态信息,如同一根“指挥棒”,能最大限度地协调全市公交的日常运力,提升全市公共交通运输的整体效能。平台还接入了出租车辆监控、校车行驶轨迹、“两客一危”车辆信息等数据,通过实时动态的跟踪监控、精确快速的分析研判,织起一张覆盖全市道路运输的安全监管网,有效降低道路运输违法违规行为。
基于这些交通运输系统数据,指挥中心还担负着交通应急调度功能,在突发事件中对全市公共交通运行车辆进行综合指挥和应急调度。哪些路段堵车了,现场情况如何,系统会第一时间捕捉并分析;遇到暴雨等恶劣天气,系统会及时监测道路情况,启动应急预案尽快恢复路面畅通,切实保障驾驶员生命财产安全。
今年,市交运局围绕“精管理”积极构建以数据中心为核心的交通信息综合管理平台,打造“智慧交通”,而让“公共交通更加便民”就是“智慧交通”的核心内容。接下来,交运部门还将继续完善平台建设,将公共交通出行等动态便民信息通过常熟行APP和微信公众号等及时发布,为市民提供多渠道的、准确便捷的交通信息服务,大幅提升公共交通出行服务质量。
让“智慧交通”真正为民所用
面对交通管理问题,除了加快建设、加强监管,不少城市选择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建设“智慧交通”,通过大数据促进道路通行能力最大化。成立交通运输指挥中心,整合全市交通运输系统数据并加以应用,正是常熟建设“智慧交通”的一次有益尝试。
建设“智慧交通”,“整合”是关键。一直以来,政府部门与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着数据壁垒。比如道路交通流量情况、信号灯、路面监控等数据由交警部门掌握,公交车、出租车、旅游客运车辆等运行数据由交运部门掌握,百度地图、滴滴出行等企业又掌握着其他的道路数据……信息资源共享困难、开发利用不足,是长期制约“智慧交通”发展的问题。构建“智慧交通”体系首先要打破信息壁垒,将政府部门及企业掌握的碎片化数据整合起来,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开放共享。
建设“智慧交通”,“应用”是目的。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以便民、利民、惠民为根本出发点的交通运输服务,是建设“智慧交通”的要义所在。在信息整合的基础上,要加快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的融合应用,发力出行难、停车难等城市交通管理顽症。一方面,要利用大数据提升行业协同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监管。另一方面,要公开交通信息,“定制”更加智慧化、便捷化的出行路线和出行方式,让信息化建设的成果真正惠及百姓的生产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