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城市管理领域的专业执法部门,长宁区城管执法局持续深化街镇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迭代升级“智慧城管”建设,助力提升城管执法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智慧城管”到底有多聪明,记者带你一探究竟。
细数一下,“智慧城管”的“法宝”着实不少。从软件方面来看,就有“智慧城管”系统、“分级分类监管平台”、“长宁城管APP”等,实现执法资源的实时调配、研判、监督,“一键搞定”;硬件上,配备“4G/5G”视频执法车、执法记录仪、手持执法终端、无人机等。
如今,一系列好用、管用、实用的应用场景,为城市管理的12个执法领域共计673项执法事项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依托区街两级城运中心平台对接和业务融合机制,虹桥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率先在管理部门的“垃圾分类”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上,成功嫁接了“智慧城管”执法环节,管执联动机制实现了垃圾分类的全闭环管理。
“自今年7月试运行,通过城运慧勤务平台形成有效流转单104件,已取证73起……”这份成绩单来自渣土车治理领域的“非现场执法”手段。
一改传统路口拦截的执法方式,运用“城区之眼”感知设备,借助AI智能算法,自动识别抓拍渣土车“跑冒滴漏”等违法行为,通过后台数据自动比对车辆信息,“足不出户”就可推送勤务派单。同时,执法人员根据证据分析、法制审核后作为执法依据定案查处,实现城市管理的全天候监管,这样一来,违法问题的发现率、处置率得到大幅提升。
“红黄绿”三色任务单是实现“勤务指挥科学化、监管模式精细化、工作责任清单化”的又一有益尝试。将不同信用等级、不同风险等级的沿街商户、工地等监管对象进行分级分类,标成“红黄绿”三个等级,基层执法队员可以根据任务单开展不同频次的实地检查,后期,可根据检查反馈、投诉举报等情况动态调整等级。2022年,长宁区城管执法局通过分级分类执法检查沿街商铺65510家次,检查建筑工地161家次,发现并整改问题136个。
让数据多跑路、让当事人少跑腿。联通“一网通办”后,“智慧城管”的服务便民手法变得更便捷、更“节能”。通过“智慧城管”APP扫描当事人“随申码”获取身份信息达到了证照“免于提交”的效果;通过“一网通办”企业专属网页等渠道送达法律文书,并可在线上缴纳罚款,减少当事人往返奔波……
一个个应用场景在提高城管执法效能、实现城市治理精细化方面派上了大用场,为基层综合执法提供智能支撑和辅助。
据介绍,接下来,随着“智慧城管”应用场景的进一步推广、运用,智能监管劝导等柔性手段在引导市场主体和市民群众自觉守法的同时,配合轻微免罚、首违不罚等政策落地,将更好地彰显城市的韧性和温度,不断推进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