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合肥 > 文字新闻
合肥:集聚众智打造“种业之都”
发布时间:2022-12-26  来源:合肥日报  发布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一粒种子,一仓收获。

  种业创新,表面上看是产品、技术,背后实则是人才。

  合肥拥有一批科研机构和种子企业,人才济济,他们在各自领域兢兢业业,发光发热,成为“种业之都”建设的中坚力量。

  合肥通过打造创新平台、完善人才政策、优化服务体系,让各类人才愉快创新创业。

  合肥正强化人才集聚,开展种业人才引育,推动种业振兴,打造“种业之都”。

  “我就是学这个专业的,育种挺有意思,每年都有希望!”

  “这行还是健康产业!你看哪个育种专家退休后是佝偻着背的?!”

  ……

  聊起育种工作,今年51岁的张从合如是说。话语间,满是对工作的热爱。

  张从合1994年从安徽农业大学毕业后,一头扎进育种工作,时间一晃快30年了。虽然如今跻身企业高管,是荃银高科副总经理、农科院院长、首席技术官,可他仍奔走在育种一线,并乐此不疲。

  这些年,张从合主持或参与国家、省、市科技项目超40项;获发明专利11项、植物新品种权授权87项;作为第一育成人及主要育成人选育通过审定水稻、玉米等新品种377个;所育新两优、荃优、荃两优及荃广优等系列亲本及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到1.5亿亩以上,为农业增收100亿元以上。

  其中,国家第一批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新两优6号,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近4000万亩。新育成的徽两优898、荃优822、荃优丝苗、荃两优丝苗、荃两优2118等品种国内外年累计推广超过1500万亩。

  “新两优6号是我们选育的具有防伪功能的优质、高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说起新两优6号,张从合非常自豪。这个种子为浅褐色,易于种子经销商及用种农户观察、识别,防止假冒。“种出来后稻子是金黄色的,而且产量高、米质好,市场一下子就打开了!”

  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企业在腾飞,张从合的育种劲头不减反增。

  “我们每年的研发投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近4%。在水稻育种方面,拥有200多人的团队,公司通过股权激励,鼓励大家搞科研。”张从合介绍,荃银高科还牵头组建了“6+1”国家水稻商业化分子育种技术创新联盟,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以及其他现代生物育种方法,缩短育种进程,培育好品种,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

  张从合表示,作为老育种人,将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努力培育出一批市场价值高、应用前景好,具有“好种、好吃”特征的新品种。

  当前,以基因编辑为代表和核心的生物育种技术,正成为推动作物遗传改良和品种培育的重要引擎。

  在这方面,合肥已迈出坚实步伐。

  围绕作物基因编辑技术这一生物育种技术研究共性核心难题,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魏鹏程教授团队与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等单位协同攻关,取得了丰硕成果。

  “基因编辑,通俗来说,就是通过特定分子工具精准‘剪开’DNA,实现基因组片段或位点的删除、插入和替换的一项技术。”不惑之年的魏鹏程说。

  据介绍,常规育种技术利用自然产生或物理、化学方法诱变产生遗传变异。这些变异是随机的,产生有利性状的变异比例较少。因此常规育种周期长、遗传改良效率低,突破性品种选育困难。而基因编辑技术可高效准确地在目标基因上诱发突变,从而定向获得常规育种方式难以得到且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遗传变异。

  “以基因编辑为基础的新型育种技术,可将常规技术长达10年的品种选育周期缩短至2~5年,大大提高了育种效率,已成为作物育种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魏鹏程说。

  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支持下,魏鹏程团队开展了大量的作物基因编辑理论和方法学研究。他们发现了影响基因编辑工具精确性的新因素,并给出了控制原理。目前这套理论已被广泛用于帮助新型作物精准基因编辑工具的研发。他们开发的30多套基因编辑工具在数百家育种实验室和种业企业中使用,帮助水稻、玉米、大豆、高粱、西瓜、辣椒、豌豆等十几种作物品种的选育。

  利用这些工具,魏鹏程团队不仅改良了不少现有品种抗病、抗逆、品质、产量等重要农艺性状,还自创了定向加速作物进化的新方法。以抗除草剂这个目前农业生产急需的性状为例,利用这个方法,半年就能获得4倍于跨国种业巨头30年收集的有效种质资源,为粮食安全提供了核心种源保障。

  科研是一项需要坐“冷板凳”的工作,种业科研每天接触的都是些瓶瓶罐罐。

  对此,从事基因编辑快十年的魏鹏程表示,科研其实很有趣,也很有获得感,能实现自身价值。“会有大量的试错,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成本。”魏鹏程说,工具是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的桥梁,今后将做出更多更好用的自主基因编辑工具,让基础研究尽快转化出切实的生产力。

  此外,他还计划做一些适合新时代农业需求的作物种质创新工作,选一些通过传统技术获得难度比较大的种质资源,比如适合机械化生产的水稻、营养增强型的玉米、保鲜耐储的蔬菜等。

  种业创新,人才是关键。

  近年来,合肥不断加强人才政策体系建设,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加快培养、引进种业高层次人才,为打造种业之都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筑巢才能引凤,好的事业平台是吸引、留住人才的关键因素。

  从2018年起,合肥组建了50个农业行业首席专家工作室,推行“一个产业、一位首席专家、一个示范基地、一套技术模式、一支服务团队”的农技推广服务机制,集聚50位省内外农业顶级专家,吸引700多位专家学者,建成包括水稻、瓜菜、油菜育种等研发和示范推广基地200多个;修订完善《合肥市农业行业首席专家工作室建设管理办法》,将现代种业列入重点产业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范围,并享受各项重点产业人才政策;支持种业领域人才申报市领军人才、庐州产业创新团队、庐州英才等市级重点人才项目;建立市、县、用人单位三级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队伍,为人才提供“五个一”精准服务。

  如今的合肥,种业人才济济。至2021年年底,现代种业重点企业已集聚人才近1500名。

  强化人才集聚,开展种业人才引育。

  今年,我市成功引进菌物领域中国工程院李玉院士,推进长丰县人民政府与吉林农业大学合作共建中国菌物谷。

  “下一步,我们将利用种业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积极争取引进种业领域院士1~2人;建立和完善院士工作站5个以上,集聚种业战略性人才团队;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种业企业引进种业领域海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创建高层次团队3~5个,开展联合攻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支持种业高层次科技人员到企业兼职兼薪,带成果和带项目创办、领办企业;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研发团队实施种业科技成果转化转让,或以品种权、专利等知识产权到种业企业作价入股,加速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和产业化;引进和培养具有全球视野、懂经营、善管理、敢开拓、勇创新的种业领航企业家……到2024年,合肥将培养国家级领军人才2人以上,省、市级领军人才20人以上,高级人才50人以上。

上一条:泰达高企、科小总量双过千 创新型主体规模持续壮大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