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位于城北街道花园桥社区的南通绿峰园林绿化有限公司的苗木基地却生机勃勃,一株株倒槐、腊梅等郁郁葱葱,十余名工人正忙着平整土地、移植苗木,与远处静谧的田野相比,基地内显得格外热闹。
“我们的苗木基地今年1月份建成,目前用地32亩,主要种植木芙蓉、槐树、紫荆、木绣球、腊梅、红梅、花石榴、木槿等20余种苗木。”南通绿峰园林绿化有限公司负责人崔达林告诉记者。
基地腊梅种植区,5名工人正忙着挖土、栽苗、平整土地。“大家挖土的时候不要太深,30-40厘米就行了,移植好了及时浇一次定根水,适度添加农家肥。”崔达林耐心地指导基地工人进行腊梅移植。
“冬季的时候,腊梅等大多数苗木品种处于休眠期,移植存活的概率比较高,所以我们一般都选在12月份、1月份对苗木进行移植。”崔达林告诉记者。
“建基地前,我们与南通市农科院进行了合作,就该地块附近的交通、土壤、排水、沟渠等进行了勘察,综合考虑毗邻204国道、苗木产业政策支持等因素,选定了该地块作为公司的苗木基地。目前来看,引进、种植的各类树种长势良好。”崔达林介绍,“基地苗木在市政工程及房地产绿化方面用的比较多,另外常州夏溪花木市场和如皋华夏花卉市场都有我们的销售渠道,预计今年营收能达到800多万元。”
苗木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居民增收致富。花园桥社区居民范从圣自从去年土地流转之后就一直在家赋闲。年初,苗木基地招人,他第一个报了名并顺利应聘到基地务工。“我主要做挖树、种树、剪枝的工作,一天工作8个小时,每天工资100多元,外加每年5亩地的土地流转费5000多元,每年收入5万元左右,比单纯种地收入高多了。”范从圣一边干着手中的活,一边笑着对记者说。据悉,目前有30多名当地居民在基地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扩大苗木基地面积,尝试精品苗木种植,推动苗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自己的苗木金名片。同时,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展销和基地相结合’的立体销售模式,拓展苗木销售渠道,增加我们的产值,带动更多居民在家门口就业。”谈及未来,崔达林信心满满。□融媒体记者袁涌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