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青青的嗓音有些沙哑了。作为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政协委员、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党总支书记,这段时间她频频和各界群众交流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得。
“二十大报告专章论述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提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作为长期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政协委员,我和同事深受鼓舞又深感责任重大。大家都在热议应该如何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自己的贡献。”叶青青说。
走进位于浙大苏州工研院内的虎丘区政协经济科技界别协商议事室和叶青青委员工作室,电视里播放着二十大相关报道,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内容也已经上墙。
党的二十大全面总结了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科学谋划了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浙大苏州工研院就是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受益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曾给浙江大学提出了“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总要求。2011年4月,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成立,成为浙江大学走出浙江省的第一家独立事业法人单位。
“这也是浙江大学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的具体措施。落户苏州科技城,就是看中了苏州工业门类齐全,有利于硬核科技创新创业;营商环境好,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叶青青说。
得益于苏州的良好环境,浙大工研院已构建形成“学校+研究院+创新型企业集群”一体化产业技术创新体系,聚焦大健康、智能制造等领域,建成14个研究中心和12个联合研发中心,集聚了700多人的双创队伍。在“天和”核心舱产品供应、新冠疫苗检验检测、首艘国产航母下水等国家战略技术方面发挥实质性作用。
苏州科技城是全国首家由科技部、省、市共建的大型科技研发创新基地,集聚“中字头”“国字号”大院大所及创新平台超10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1500余家,全力打造光子、数字与智能、高端医疗器械三大千亿级产业创新集群。
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也落户在苏州科技城,目前逐步构建了“污染治理技术—环境监测体系—环境管理政策—智慧环境管理”的环境领域全链条技术体系,还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模式的探索,孵化成立逾30家产业化公司。
“落户苏州科技城,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这里自然生态非常好。绿水青山不仅符合我们研究院的气质,也有利于激发人的创造力。研究院建立以来,清华大学多位老师举家搬迁到苏州,全身心投入研究院工作。”虎丘区政协委员、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万正茂说。
“二十大报告专章论述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将面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长江大保护等重大战略需求,在低碳、装备、健康等‘环境+’交叉创新领域全面建成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学科发展协同能力、技术转化培育能力、环境治理支撑能力、产业增长带动能力的绿色环境科技创新机构。”万正茂表示。
“新时代10年,我有幸参与了浙江大学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重要战略进行跨区域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下一步,我们将激活面向经济主战场优势,推动区域产业创新集群建设;聚焦产业化关键技术攻关,打造高效能区域成果转化平台;加强院所协同共享创新发展,践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叶青青表示。
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和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是苏州科技城发展的缩影。如今,苏州正在以科技城中心区域为核心区,打造太湖科学城。这是苏州全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部署的一项重要举措。
10月底,苏州市委常委会提出,把太湖科学城建设作为苏州重大发展战略来谋划推进,着力打造以科创策源为立身之本、“四链”深度融合发展、山水园林意境的一流科学城。之后,苏州市委、市政府也正式印发《关于全面建设太湖科学城的工作意见》。
下一步,苏州将通过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积极参与上海大都市圈建设;打造世界级太湖光子中心,打造全国光子产业高地;引育一流创新型企业,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联动创新等12项重点措施全面推进太湖科学城建设。到2035年,太湖科学城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显著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全面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营商环境综合比较优势凸显、城市温度充分体现,成为“科技要素集聚、充满创新活力、生态人文优越”的一流科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