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新安晚报大皖客户端报道:夯实质量基础设施是推动实体经济做大做强的基础性工程,是激发技术创新活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产业竞争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依托。2021年以来,无为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高度重视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全力助推企业提质增效。
依托市场监管所和政务大厅,结合重点产业需要,设立16个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出台《无为市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工作方案》,规范服务流程和要求,在涵盖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知识产权、品牌培育等方面的基础上,持续扩大服务范围;整合多方资源,设立本级质量提升专家库,制定《服务需求表》,聚焦企业需求,对企业产品研发、采购、生产、供应、售后各个环节开展“个性化、定制化、菜单化、跟踪化等一揽子服务,做好企业全产业链条、全经营周期的综合服务;安排专人负责,加强数据共享,最大程度提高运行效率,降低企业成本,让“一站式”服务平台真正成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的“质量医院”、扩大品牌效应的“质量推手”、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质量加油站”。
利用“世界知识产权日”、“中国品牌日”、“世界认可日”“质量月”“标准日”等主题日开展助企帮扶活动,依托微信公众号、LED显示屏、宣传栏等方式大力宣传一站服务工作。2021年以来,开展知识产权“五进”、标准计量“五进”、质量文化“六进”等群众性主体活动17次,受益群众超5000人;组织线上线下各类培训活动20余次,内容涵盖质量管理、知识产权、标准宣贯、企业文化建设、品牌培育等多个方面,超700户企业培训受益;组织50余家企业召开经验交流座谈会4次,针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需求,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现场答疑;邀请质量专家开展“质量巡诊”、“提质强企,以查带训”等活动,针对企业存在内部管理较为松懈、质量基础较为薄弱、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一企一策,通过细致深入的检查,找出并分析企业在内部管理、生产环节、检验过程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技术指导,督促企业完成整改,实现常态化管理,累计消除产品质量风险隐患60余个。
推行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定期报告制度,强化产品质量技术帮扶与监督抽查、风险监测、隐患自查、现场检查等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手段无缝衔接,形成市场监管部门上下协调、企业与监管部门良性互动、服务机构与企业紧密联系的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切实帮助企业加强质量管理,解决技术难题,防范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立足市场要素资源,加强数据联通,打通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和各类服务机构,链接全国各地资源,实现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发挥龙头企业的人员、资金、技术等优势,探索形成地方政府、产业园区、行业协会、服务机构、企业五位一体的多元化、全链条式的一站式服务新模式,为企业发展提质增效提供更多助力。
2021年以来,无为市一站式服务站服务市场主体超5000余户,全市五大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25%,重点产业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9.3%以上;新增无为市政府质量奖3家,芜湖市政府质量奖1家,皖美品牌示范企业3家,研制国家标准2项,国家知识产权优势和示范企业2家,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家,授权发明专利550件,中国驰名商标2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家,全市企业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