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人社领域就业、社保和富民增收等多方面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提出了很多新要求,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宿豫区人社系统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贯彻活动,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人社工作全过程、全方位、全领域,提升服务质效,展现人社风采,开创人社各项事业新局面。
全力保就业、稳岗位,打牢共同富裕的坚实基础。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人人有岗位、能就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民生基础。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把稳就业工作“置顶”,抓好各类纾企解困政策的延续,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全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构建“党建+社区服务站+就业”新模式。建成“零工市场”搭建灵活就业新平台,围绕万达广场人才夜市和千鸟园广场微招聘,打造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创业帮扶不止步、就业援助不放松的“线上线下”全方位、立体式、广角度就业服务体系。推进家门口就业工程。加快新庄等乡镇社区培训学院的建设,把岗位和技能送到社区去,送到群众的家门口去;把群众的需求和想法带上来,并做到无缝对接。抓好重点企业用工保障。加快健全完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探索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四个一批”新模式。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各类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同时,要做好创业创新环境优化,强化富民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政策落实,充分发挥好创业带动就业作用。
全力强社保、兜底线,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稳定器”。继续好社保扩面“幸福行动”。扎实推进社保扩面提质,推动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以及新业态就业人员都纳入社会保障安全网,并稳妥做好小微企业参加工作保险工作。全面实施城乡居保集中扩面征缴,做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要确保应保尽保。严格落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和工伤保险省级统筹,贯彻落实社会保险待遇调整政策,保障参保人员待遇水平。搭建“云端”智慧人社平台。全力缩短为民服务半径,持续推进高效便民服务举措,搭建“就近办、全区通办”的服务格局,为办事群众提供全天候不间断数字社保服务,促进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确保社保基金安全运行。把确保基金安全规范运行摆在重要位置,强化风险意识,加强规范管理,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推进社会保险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全力聚英才、促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推进产业人才集聚“3+5”行动。围绕企业需求及区情实际,组织开展产业技能人才招引集聚系列、高层次人才学长带就业系列和紧缺急需人才网络专场系列招聘活动;开展人口导入“123”行动、百企千岗“云招聘”行动、人才地图“导航仪”行动和“名企学长”回母校行动和项目服务“365”行动。引导100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与省内外20家以上普通高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等对接,通过“联合培养”和“适岗预定”等方式相结合,力争全年达成就业意向3000人以上。建立“产业+企业+院校”人才供应新模式。全面梳理企业紧缺专业人才岗位需求,在此基础上引导全区规模以上企业与省内外尤其是中西部劳务输出地区应用型大学、高职高专院校对接,并从产业类型、区域分部、专业领域等三大维度细化资源信息,优化产业人才结构。靶向产业人才需求,分领域开展化学化工、新材料、数字经济等专场对接活动,精准引才,提高引才成功率。聚焦产业人才技能提升。将培训链与产业链相结合,坚持按需培训、分类培训、精准培训,紧紧围绕企业产业技能人才需求,打造引培一体的技能发展体系。通过开展“助企纾困 岗前培训”“金蓝领提质”专项培训和、新型企业学徒制和“一企一体系”人才评价机制,着力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人才队伍。
全力清堵点、破难点,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当前,劳资关系变更加错综复杂,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敢于打破思维定势,破解新矛盾新难题,着力推动和谐劳动关系高质量发展。积极应对新形势、新问题。密切关注因疫情影响劳动关系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把工作关口前移,变被动为主动的去应对劳动关系领域的新风险、新挑战。通过畅通维权渠道、保障工资支付、实施联合惩戒等举措,保障劳动者的待遇和权益。严格履行行业监管责任,确保各项目在开工、建设、竣工等过程中实现闭环管理。推动乡镇(街道)、园区梳理辖区内企业用工信息,完善全市企业用工信息平台信息录入,做好欠薪问题预警研判,主动化解欠薪问题线索。强化协调联动打好“组合拳”。加强对企业劳动用工的动态管理,构建用工监管长效机制。完善劳动关系监测研判机制,有效防范和应对重大劳动关系舆情和风险。牵头行业部门和属地围绕“不欠薪”城市创建标准,通过加强信息共享、建立常态化联席会议机制等方式开展深入合作,构架优势互补的工作格局,全方位织密无缝隙、无死角的“安全网”。健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争议联合调处中心功能,完善新就业形态协同治理机制建设,创新新就业形态服务管理模式和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深入推进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完善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制度机制,及时研究制定务实管用、公正合理、细致周密的创建标准和评价标准,不断丰富和谐企业创建工作载体形式,积极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努力促进和谐创建活动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