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把推动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举措,不断加大帮扶力度,多措并举拓宽增收渠道,促进脱贫群众增收致富。
着力提升产业带动增收能力。加大产业支持力度,投入衔接资金16.28亿元,实施产业帮扶项目733个,开展项目增收、科技支撑、龙头培育、帮扶助力“四项行动”,推进5条优势特色产业示范带建设,提升8个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质量,积极开发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推动“盛世100”民宿项目,发展“诗上庄”等精品民宿品牌150个、国际民宿村12个,争创省级百佳特色精品民宿20家,数量居全省首位。打造“承德山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12家企业、1200多种单品入驻平台,累计实现销售额135亿元。
着力提高稳岗就业帮扶水平。做好就业帮扶服务,对所有脱贫人口分类建档立卡,发挥就业网络服务平台动态监测和跟踪指导作用,开展“春风行动”等特色招聘活动274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2.6万个。稳定外出务工规模,用好京津劳动力市场,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培育“承德菌农”“热河嫂”等劳务品牌14个,省外务工就业达4.95万人。促进就近就地就业,扶持帮扶车间68家,开发公益岗位6.14万个,有效吸纳弱半劳力就业。今年以来,19.41万脱贫群众实现务工就业,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着力增强科技创新支撑动能。优化市、县、乡村四级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建立科技特派团8个、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29个、专家服务站258个,实现脱贫村科技特派员全覆盖。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新建省级涉农技术创新中心和产业技术研究院各1家,全市涉农科技创新平台达到74家。
着力加大易地搬迁后扶力度。以丰宁张百万、滦平安纯沟门2个省级示范安置区建设为引领,实施搬迁安置区产业提升、就业帮扶、社区治理三大行动。156个配套产业园区(项目)持续发挥作用,带动6100余户参与发展产业、2.69万人转移就业。争取专项资金710万元,完善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所在行政村全部接通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实行网格员代办制度,全面提升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