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县人民法院衢山法庭坚持党建统领,深化“一庭一品”建设,推出“瀛洲天平”党建品牌,围绕海陆互联、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方针,在矛盾化解、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积极推进诉源治理,全面加强司法服务,全力打造新时代渔区版“海上枫桥”人民法庭。
党建统领助推渔区平安建设
“感谢你们,帮我留下了转产启动资金,我一定会在两年内把钱还清。”俞某向衢山法庭工作人员及船老大王某表示感谢。
俞某是我县一帆张网渔船的船老大,因近几年生意不景气,欠债金额高达两三百万,有多起涉及借贷、买卖合同的案件被诉至法院。所幸,俞某的情况符合衢山当地“减船转产”相关政策要求,渔船上岸拆解后可得到补助款,用于后续转业。
但,多名债权人向法官提出保全这笔补助款用于一次性执结案件,俞某则希望与债权人协商,留部分资金用于转产。双方因补助款分配问题而陷入僵局。
衢山法庭评估研判后,第一时间聘请威望高、明渔情、擅调解的“红帆”船老大王某为特邀调解员,介入处理该纠纷。
王老大对俞某的人品和能力表示肯定,认为“老俞信用好,肯吃苦,这个钱以后肯定还得出”,并极力劝和债权人。基于对王老大的信任,双方最终达成一致,俞某先归还一半欠款,剩余款项在两年内履行完毕。
“瀛洲红帆”是衢山镇特色党建品牌,在普通渔民和船老大中有较大影响力。近年来,衢山法庭深化“诉调联盟”,聘请有威望的资深船老大为特邀调解员,第一时间介入处理涉渔涉海矛盾纠纷,同时聘请2名“东海渔嫂”为特邀家事调解员,参与到法庭家事纠纷的调解工作,在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中建立起一道“温柔而有力量”的防线。今年以来,衢山法庭民商事案件收案数较去年同期下降36.45%。
贴心服务守护群众安居乐业
衢山年轻人多在外工作,留在岛上生活的多为老年人。今年上半年,衢山法庭接到一位老人的电话,说他有笔钱借给别人,但现在对方联系不上,而老人也因腿脚不便无法到庭,希望法庭帮忙想想办法。法庭干警第一时间与老人所在村委会取得联系,并于当天赶到老人家中为其提供上门立案服务。
案件审理过程中,承办法官通过各种途径联系上借款人,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法官将调解协议送至老人手中签字,后又将民事调解书送至老人家中。
“法院服务真是太好了,辛苦你们多次上门,太谢谢了!”拿到调解书后,老人再三表示感谢。
这是衢山法庭践行司法为民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法庭将诉讼服务关口进一步前移,通过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办理立案、开庭,发放执行款等,以“让法官多走路,让群众少跑腿”减轻“银龄”群体的诉讼负担,让老人在“家门口”感受到司法温暖。
另外,由于衢山地处渔区,为保证渔民正常作业,法官根据渔区生产规律等实际情况确定开庭时间,由此也产生了专属渔民的“假日开庭”“夜间开庭”。去年以来,衢山法庭共开展伏休开庭、夜间开庭31次,伏休执行、夜间执行33次。
数字赋能化解海岛时空阻隔
“路上就要花费大半天,现在有了‘共享法庭’,我们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纠纷。”去年年底,家住衢山镇的被告毛某与普陀区的原告通过“共享法庭”视频连线,顺利达成调解协议。
针对海岛交通不便的现状,衢山法庭在岛上共设立36个“共享法庭”点位,覆盖全部村社,借助“共享法庭”的实质化运行,提供诉讼便民服务。据统计,今年以来,通过“共享法庭”等平台共协助网上立案170件、网上调解57件、网上开庭13件,粗略估算为当事人节省出岛应诉等开支30余万元。
审判执行中“人难找物难寻”的问题,也一直是海岛法庭工作的一大难点。“多亏了船舶定位系统,我们才能快速找到这艘船!”於某是一起抚养费纠纷的被执行人。经法庭干警查实,於某名下无财产,但有艘渔船。法庭干警多次电话联系於某未果,便联系了於某户籍所在地的渔业合作社,通过船舶定位系统实时掌握该渔船的进港记录。不久后,渔业合作社传来消息,称於某的渔船正停靠在衢山镇中心渔港码头。法庭干警立即采取行动,登船找到了正在作业的於某,於某当天全额履行完毕。
今年以来,衢山法庭与公安、海警、海事等9家基层组织通过签订《平安体联盟共建协议书》,建立大数据共享机制,在联系协调、通报预警等方面形成合力,共同打造海陆联动新“枫景”的海岛社会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