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上午,区委常委会集体调研金坛经开区、东城街道工作。区委书记陆秋明在调研时强调,金坛经开区要按照“接轨主城区的桥头堡、‘两湖’创新区的主战场、‘五大行动’的领头羊”定位,做到规划再优化、产业再研究、平台再完善、机制再创新、形象再提升,走出新道路,打造新样板。胥亚伟、王跃中、刘国新等区领导参加会议。
区委书记陆秋明指出,金坛经开区是全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今年以来,金坛经开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快,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有了一定名气,德语区企业不断集聚,平台逐步形成影响力,经开区挑起了全区“大梁”,做出了一定贡献。东城街道既服务园区,又拓展城区,在长效管理、基层治理方面不断探索,成效有目共睹。
陆秋明要求,金坛经开区要继续提高贡献份额,提升爆发力,以“接轨主城区的桥头堡、‘两湖’创新区的主战场、‘五大行动’的领头羊”为定位,冲锋在前,对标对表,为未来做足谋划。在指标上,要做好存量和增量的“加减法”;在目标上,要锚定国家级经开区,要代表新一代的中德合作,提高站位、提升目标,统筹考虑新材料、新医药产业的发展,联动资本,做好平台;要抓好“五型经济”,尤其是抓住“核心技术、品牌渠道、垄断地位”三大关键点,通盘考虑,研究投资价值。
就做好下一阶段工作,陆秋明提出五点要求:
一、规划再优化。金坛经开区要按照园区“一张图”的标准,科学完善园区内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新材料科技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装备制造以及各类创新创业配套产业布局,做到产城融合整体化、精细化,打磨好形态和业态、产业链和生态链的融合。
二、产业再研究。招商人员不仅要吃透项目,更要懂行情、懂市场,要深入把握产业链上下游的市场动向和发展方向,利用好现有龙头企业的“朋友圈”优势推荐项目,同时延伸放大企业优势,帮助企业引入基金参与,既做“招引者”又做“整合商”。要以项目为园区支撑,坚持项目为王,实时掌握新技术、新项目和新方向。要引进各种市场主体,让各类人才、产业、基金在金坛经开区集聚,形成园区“能量场”。
三、平台再完善。金坛经开区不仅仅要做好标准厂房,更要提升园区能级。要研究好产业生态和创新链、创业链,完善上下游配套,做平台型服务。园区内孵化器和加速器要使用市场化运营模式、专业化服务团队,引入既能提供高水平,同时又能满足多元化、多样性需求的管理机构。
四、机制再创新。金坛经开区要进一步抓好队伍建设,提升能力素质。要保持灵活的机制体制,避免行政化运行。要用好国有企业,处理好与国资、基金的关系。要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园区运行“一网统管”,时常换位思考,以“店小二”的姿态,用好“代办制”,提高审批服务效率。要加强作风建设,金坛经开区既要有“狼性”的姿态,工作反应快、具有强爆发力;也要有“水银”的形态,寻找项目无孔不入、悄无声息。要按照“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的原则,招引懂经济的招商人员。
五、形象再提升。当前,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已成为一张新名片,金坛经开区还要打造“点、线、面”更为具体、更为全面的形象。尤其在产城融合、创新平台、创业平台、专业园区等方面,以国家级经开区的标准,进一步展示园区的色彩、氛围、形态、产业等多个形象。
区委副书记、代理区长胥亚伟强调,要坚持引育并重,一心一意谋项目,发扬经开区招商好传统、好做法,进一步加大项目招引力度,储备更多省市重大项目。要全心全意优服务,针对在建项目和现有企业,提升代办人员能力和代办服务效率,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要质效为先促转型,对园区内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企业,逐一过堂,加快企业“智改数转”工作,实现转型升级。要坚持增存并举,梳理园区资源,加强闲置土地的盘活,加大载体资源的建设,加快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置,围绕时间节点,金坛经开区要加大主动意识和推进力度,确保每个问题都有处置方案,每个问题都能见底。要坚持创新为要,结合“两湖”创新区的建设,金坛经开区要主动对接,通过此次规划进一步优化产业和功能配套的空间布局。要培育特色,尤其是特色产业,除动力电池产业外,深入思考以华大基因为载体的合成生物产业和以新材料科技产业园为载体的新材料产业,探索组团式招商。要创新机制,持续保持机制体制创新区的优势,优化招商人员的考核,先行先试,加大机制创新力度。要坚持统分结合,金坛经开区和东城街道要理清职责分工,明确内部管理思想,以清单化的形式,明确具体事项,完善细节,加强工作联动。要优化保障机制,在重大项目招引、城市管理等机制体制上再做进一步优化,全力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会上,区委常委、金坛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杨健以及东城街道主要领导分别汇报了今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情况,明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安排,当前存在的问题、困难,以及对区委、区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
与会区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围绕加快在库项目建设、提升平台载体水平、探索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