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鹤乡的120万亩水稻陆续进入收获尾声。广袤的大地上,智慧农机助力丰产丰收的场景随处可见:无人植保机、大型收割机等,在空中、田间上演“收获大戏”;家庭农场的烘干设备隆隆作响,稻谷的清香弥漫在空气里、田野间……“今年我县夏粮获大丰收,小麦最高亩产691公斤,创历史新高;秋粮平均单产比去年略有增长,预计亩产645公斤!”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农业稳,全局稳,粮食年播种面积235万亩次,年产量超23亿斤,作为享誉全国的农业大县——射阳曾连续12年被农业农村部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多年来,我县主动肩负起粮食生产大县的担当和责任,成功走出一条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之路:高性能农机拥有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全市首位;创建数字农业农村基地37个,建设“无人化”农场和特色农机示范基地15个;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96.87%……还成功入选2022年度省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创建榜单,“跻身”省农业现代化建设先行区建设名单。
粮食的丰产丰收,离不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命根子,“藏粮于地”的先决条件便是改善土地。自2013年以来,我县首创“联耕联种”,有效解决“大包干”造成的土地碎片化、无组织生产和分散经营三大难题,实现家庭经营效益最大化。建成高标准农田能够进一步提升农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能力。近年来,我县高起点谋划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12.67万亩高标准农田国家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全县宜建项目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覆盖。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粮食单产连年攀升,离不开种子的改良。培育良种,是“藏粮于技”的重中之重。围绕打造千亿级产业的目标,我县紧紧依托总资产近30亿元的射阳大米集团,投入2亿元建设集育种、种植、烘干、仓储、加工、物流、研发为一体的射阳大米产业园,通过与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紧密合作,设立江苏射阳大米产业研究院和博士工作站,因地制宜选育出“鹤香粳”1、2、3号3个“射阳大米”专用种子“芯片”,在海河、四明、兴桥等地设立射阳大米产业研究院实验基地。基地以品质保优配套技术为支撑,不断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提高科技含量,为射阳大米定下高品质基因。
在射阳大米集团的生产车间内,机器人用灵巧的“手臂”轻松“抓取”包装好的成品大米,再将大米放置在装卸平台,如此循环往复,十分高效便捷。如此智能化装备,每年可以节省人工成本100万元左右。大米集团正是我县的龙头企业之一。
以科研合作为依托,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高标准规模种植基地为平台,我县全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从传统主导产业新衍生出附加值较高的深加工和精深加工产品,持续拉长增粗产业链条。其中,“射阳大米”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等国家级牌子,获评“中国优质粳稻之乡”,品牌价值达245.32亿元。
“相比于传统还田技术,犁耕深翻可增加耕层深度,提高土壤的疏松性,促进土壤水、肥、气、热相互协调。”海通镇生态型犁耕深翻还田演示会现场,农技人员正热情地向围观的种植大户介绍。
如何解决好粮食丰产丰收背后的“烦恼”,也是当前工作的重点。我县连续三年实施省生态型犁耕深翻还田试点工作任务,通过举办专题技术讲座、召开1现场推介会、印发犁耕深翻技术明白纸、农机科技志愿服务等形式,加大犁耕深翻还田技术的推广应用。今年共完成犁耕深翻15万亩,试点面积列全省第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县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县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不断加大乡村支持力度,勇当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排头兵,奋力书写农业农村现代化靓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