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近年来,阳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全方位引进、培养、服务、用好人才,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今年以来,阳江以提高人才满意度为目标,紧扣专家人才关心的“发展大事”和“关键小事”,充分发挥市人才驿站交流平台作用,倾心打造人才之家,创新实行“漠阳优才卡”服务制度,在住房保障、医疗保健、子女入学、配偶就业、文体生活等方面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优质服务,不断完善人才综合服务保障体系,增强人才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阳江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将人才工作纳入市直机关年度绩效考核,全方位营造真心爱才的良好氛围。2014年起开始实施市党政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制度,着力为专家人才解决实际困难,创造条件让各类人才在阳江心无旁骛开展工作。每年,阳江还会定期举办市管拔尖人才座谈会和高层次人才国情研修班,充分听取专家人才意见建议,引导广大人才增进政治认同、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
今年2月,阳江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实施细则》《阳江市市管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等最新人才政策,坚持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并举,高端人才与实用人才并重,产业升级与社会事业发展并行,实行面向人才开发全链条、全周期的“一揽子”奖励扶持政策。尤其是实施高层次人才评定制度,对未直接符合高层次人才相应标准但业绩突出的人才可不受学历、资历、职称等限制,通过评定进入相应的高层次人才类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今年6月,路超博士毕业,成为阳江本土培养的首名博士。路超是钢铁研究总院与阳江市五金刀剪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培养的博士生,2015年6月,他来到研究院开始了硕博学业生涯,历经7年终于学业有成。研究院院长张瑞华说,路超博士的毕业意味着我们培养博士的硬件、软件都已具备,也标志着阳江科研事业迈上了新台阶,对加快阳江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
近年来,阳江聚焦重点产业、重要战略、重大项目,契合合金材料和五金刀剪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深入实施产业人才振兴计划,制定出台了1个专项行动计划、1个专项激励政策和5个专项实施方案的“1+1+5”政策文件,明确在人才培养、奖励激励等方面发力,紧扣“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全力打造领军人才、骨干人才、专业人才“三支队伍”。通过互联网+培训、送教上门、在岗培训、以训促学、以赛促学等方式,重点面向全市42家合金材料和五金刀剪企业开展数控刀剪水磨机、刀剪智能机械应用、冲压工艺、刀用材料热处理、焊接技术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4188人次。
去年以来,阳江聚焦教育、医疗、文化、饮食、制造业等重要社会民生和经济领域,重点打造教师、医生、文艺工作者、厨师和技工等五支本土人才队伍,计划到2023年遴选培育五类优秀人才100人以上,三年支持期内给予每人每年人才特殊津贴,并支持上述领域专家人才建立“大师工作室”“专家工作室”。通过以师带徒、培训班等方式培育一批具有浓郁本土特色的人才,持续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公共服务水平。此外,依托市人才驿站加强本土人才培养,致力打造人才培训提升“新校园”,近年来共举办人才培训400多场次,服务高层次人才2万多人次。
阳江聚焦乡村振兴事业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建设提升工程,推动县、镇两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建设,全市已建成4个县级、46个镇级、4个村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以及15个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服务基地。邀请农业领域专家教授到阳江授课指导,交流分享技术经验,今年以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43期,培训6000余人次。统筹实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农村实用人才、高素质农民培养计划,着力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农创客”,2021年以来全市共有234名乡土专家获省认定。今年9月,阳江的农村乡土专家补建华参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获得“大国农匠”种植能手称号。
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基础部主任徐常威,是广东省丁颖科技奖获奖者、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中国能源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11项。去年6月,已投身科研、教学十余载的徐常威,放弃在一线城市工作的优渥条件,回到阳江这一方干事创业的热土,为家乡发展助力。
徐常威返乡发展是阳江近年来倾心引才的一个缩影。围绕产业发展需求,阳江推进“扬帆计划”项目,突出合金材料与五金刀剪等重点产业的需求导向,引进高性能层状复合钢铁材料创新研发团队等3个创新创业团队,柔性引进一流科技领军人才3名,全职引进青年科技人才8名,其中博士2名,硕士6名,以及“30Cr13和40Cr13马氏体不锈钢厨刀制备工艺优化及工业化生产试制”等3个企业科技特派员项目。
去年以来,阳江充分发挥政策优势,突出需求导向,组织外出招才引智活动4次,实行绿色通道、自主引进等灵活多样的人才引进机制,共全职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320人。同时,推动省实验室通过专聘、双聘和兼职等方式引进专家团队,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和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全职引进11名博士和14名硕士,柔性引进6名院士和16个高水平专家团队。
阳江畅通柔性引才渠道,组织开展“院士专家阳江行暨2022年口腔种植机器人专家研讨会”,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赵铱民和省内多名口腔种植专家莅临阳江指导授课,推动口腔医学事业发展。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宋尔卫、徐涛和省内多名医学领域专家参加阳江市人民医院党建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交流会,并举办专题讲座,助力高水平医院建设。
今年,全市首次试行科研项目“揭榜挂帅”制,面向合金材料、海上风电和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凝练了3项核心技术需求为发榜项目,立项的3项“揭榜挂帅”项目用300万元财政资金撬动了2900万元企业自筹投入。同时,以实施“揭榜挂帅”项目为契机,面向全国张榜纳贤,吸引了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二级研究员韩恩厚、广东省科学院中乌焊接所副所长张宇鹏和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雷红涛为团队带头人的科研团队,来阳江开展科研工作,为解决“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提供人才支撑。
来自湖北恩施的陈兴汉,2005年从中山大学海洋生物学专业硕士毕业后,来到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水产养殖技术。17年来他率领团队攻克了禾虫规模化繁殖关键技术难题,让阳江禾虫人工育苗技术从无到有,被业界公认为“禾虫人工育苗第一人”,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农民增收致富。如今,陈兴汉带领的团队已拥有5位博士、3位硕士,他的禾虫研究基地也被列为广东高校海洋河口特色水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和阳江市海洋河口渔业资源保护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
近年来,阳江加快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让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发挥所长。推动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两大省实验室建设,今年全市新建3家省科技专家工作站、10家博士工作站,进一步夯实全市重点产业企业留住人才的硬件基础。目前,两大省实验室与33家龙头企业以及15家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开展科研合作,并与10家龙头企业合作共建科研创新平台,立项和参与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42个。
阳江还围绕合金材料、海上风电、五金刀剪、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支持高新区创建和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布局实施省、市科技创新专项,建立重点实验室重点培育清单。推动现有的4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研发条件建设和技术创新工作。推荐金风科技等17家企业按照要求申报2022年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全市25家企业组建研发机构并申报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建成2个省实验室阳江分中心和与产业紧密结合的科研平台一批。近年来,阳江科研平台与25家企业开展技术合作50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约7亿元,为阳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站在新的起点上,阳江将多角度、多层次宣传人才新政,加快实施“漠阳优才计划”,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让“尊重人才、求贤若渴”在阳江大地蔚然成风,不断开创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新局面,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