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
近年来,县残联积极有序推进浙江省首批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先行先试项目,建设残疾人就业创业先行区。至今,工作成效明显,残疾人收入水平得到整体提升,被评为全省残联系统担当的优秀案例。
截至目前,县内就业年龄段内残疾人总数为8334人,已就业残疾人7324人,就业率为88%,排名省市前列。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长兴始终将残疾人事业放在优先地位,为实现“人人共享的社会”这一目标,采取有力、广泛的行动和措施,鼓励、引导、支持残疾人就业创业。
孵化造血式共富基地构建“培训+就业”新体系
残疾人就业创业先行区建设首先在小浦镇中山村建立如常·长兴残疾人就业培训共富基地,引进第三方专业机构(北京如常集团),通过知识理论培训、岗前培训、岗位实习、生活技能+心理辅导+康复服务等“3+N”一体化培训模式,为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培就一体、人才定向培养等多元化精准培训就业服务。现已安置各类残疾人33人就业,人均月增收2500元。
而后结合“十百千万”工程针对性建设72个“造血式”现代农业产业共富基地,建立完善特色产业对接帮扶机制,创新就业模式。根据残疾人的实际情况和个性化需求,精准画像、因人施策。患有肢体三级残疾的学员老培,想通过网络带货方式售卖家里农作物,于是参加了电商运营培训班。“这次我想通过培训班的教学给家里种的白茶增加销路。”很多像老培这样有自己就业意愿的残疾人通过参加不同的培训都已经靠自己的努力学有所成并就业创收。
目前,全县16个乡镇(街道、园区)均已构建特色产业对接帮扶机制,涉及芦笋、葡萄、养蜂、湖羊等十大特色农业产业,为残疾人提供各种技术指导和配套服务,带动313名残疾人农户实现基地就业,年均增收1.4万元。
出台精准帮扶政策夯实残疾人社会保障
长兴对残疾人的支持、引导和培训让他们有了实现人生价值的空间,也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不仅如此,一系列惠残、助残的专项政策的出台,更让他们有了自主创业的底气。
除了“两项补贴”提标以更好保障其生活质量,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实现应保尽保,确保残疾人保险、教育全覆盖以共享高质量医疗教育外,还专门开辟残疾人“绿色金融”服务通道,推出“兴扶贷”信贷产品,按照“一次授信、随用随借、循环发放”模式,结合实际情况及其生产经营规模等发放10万元以内的基准利率贷款,且由县财政给予贴息补助。这些政策都为残疾人就业创业提供了坚实的社会保障。
县残联办公室主任施震宏表示,三年来,累计发放就业创业、养老保险及各类贴息补助300余万元,而2023年将是残联帮扶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的关键之年。“接下来,我们将争取更多的惠残政策支持残疾人发展,让更多残疾人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规范残疾人之家推广“托养+就业”新模式
残疾人之家是与残疾人民生福祉息息相关重要窗口和服务的重要阵地,在残疾人之家,一应俱全的配套场所和设施,丰富的日常活动,处处生机的欢声笑语,无不透露着温馨的气息。
据悉,长兴19家残疾人之家共安置精神、智力及重度肢体残疾人502人。在这共同的家园中,他们每天有合理的作息时间,接受针对性康复服务,参加文体活动,被熨帖照料,也彼此陪伴,在托养中获得幸福感。与此同时,成就感也在残疾人之家提供的就业机会中油然而生。“我们平时可以到楼上康复锻炼,有什么手工活也可以增加点收入,我们也能更好地融入社会。”长兴和平昊能残疾人之家的鲁世友如是说。
现有15家企业为主体的残疾人之家会按月为残疾人发放工资并缴纳保险,有效推动了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增收,为残疾人撑起一片天。施震宏透露,将进一步提升残疾人之家,优化残疾人工疗、庇护、康复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创新运营模式,拓展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