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平谷区 > 文字新闻
平谷: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结“硕果”
发布时间:2022-11-30  来源:新浪网  发布开发区:北京马坊工业园区

  一个红苹果串起了一条乡村振兴产业链,红火了果农的日子;金黄色的柑橘甜蜜上线,科技助“红美人”北方飘香;大棚西红柿销售持续走俏,成为助农增收的“致富果”;大桃树下长出“小蘑菇”,林下经济拓宽农民致富路……致富果蔬处处散发着浓浓“科技味”,在京郊平谷,越来越多果农菜农收获了农业科技红利。

  红苹果“种”出红火日子

  2000余亩、产量300万公斤、40余年种植历史,上世纪90年代注册有“豪宫”牌商标,这一串数字,说的正是峪口镇西樊各庄村和三白山村的苹果,蕴含着乡村振兴的密码。

  走进山村,漫山遍野的苹果树惹人喜爱,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这里的苹果以红富士品种为主。苹果个大、色泽鲜亮、肉质致密、口感甜脆,极耐储藏和长途运输,极具地方特色。“三白山村四面环山形成了独特的自然小气候,土质为红胶土,土壤肥沃,昼夜温差大,积温高,果实生长期长,11月初采摘的都是糖心苹果。”说起苹果种植,三白山种植户陈宝才头头是道:“除了下苦功,我们还引进新技术、学管理,果园里用的是有机肥,‘吃’的是营养餐,现在这苹果个顶个好。”

  近年来,峪口镇积极组织科技书记、农业科技专家、种植大户,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在区镇果品部门的技术指导和支持下,西樊各庄村和三白山村持续实施品种、管理、营销“三大创新”,不断推动苹果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从“求数量”到“拼质量”,除了具有发展苹果产业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西樊各庄村和三白山村不断改良苹果品种,推广使用有机肥,采用生物病虫害防治、矮化密植栽培等多项优新技术。由粗放式种植到精细化管理,通过合理地整形修剪控制树势,改善树冠的通风透光条件,有效调节树上与树下的平衡关系,促进花芽形成,增加结果部位;充分利用空间和地力增加果园单位面积栽植株数,提高劳动效率,提升果品产量,改善果品品质。

  “引进富硒苹果生产方式,将富硒植物营养液喷洒到叶面,可以增强树体营养生长,改善果实品质提高硒含量。”峪口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苹果树下铺设反光膜,用于着色和增加甜度,种出的苹果含糖量在16度以上,最高可达18度-19度。

  苹果不仅要种得好,还要卖得好。西樊各庄村拓宽销售渠道,探索由村集体企业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模式,做强做大“豪宫富士”苹果品牌,凭借苹果这个“铁杆庄稼”,带动村民增收。

  有了产业支撑,村民日子像红苹果一样红火。下一步,峪口镇将继续把小苹果做成大产业,树立品牌效应,实现科技助农、科技兴农;突出特色,做精做细优势产业,因村制宜抓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之路,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提亮乡村振兴成色。

  “红美人”柑橘甜蜜上市

  立冬时节,柑橘飘香,又是一年柑橘丰收季。走进大兴庄镇大兴庄村良丰源合作社,金黄色的果实和绿色的枝叶交相辉映,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柑橘清新的香气。放眼望去,“红美人”柑橘挂满了枝头,一个个色泽金黄、体态圆润饱满,令人垂涎欲滴。

  果农穿梭在橘林里,忙着掐尖、摘果。“为了让每一个果子都能照射到足够的阳光,全棚采用悬挂的方式,每棵果树都系上绳子。”良丰源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罗相全介绍,“红美人”是橘中精品、“柑橘皇后”,有“天然榨汁机”的美誉,其独特的风味与细腻、晶莹剔透的果肉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今年挂果期恰逢昼夜温差大,品质很好,现在糖度都在17-20度,再过半个月会更甜。

  近年来,大兴庄村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工作,种植户科学种植水平不断提升。“通过良好的控温技术和栽种技术,改变北方柑橘难以生长的主因,种出了北方的‘红美人’(爱媛28号),实现了‘橘生淮北仍为橘’。今年1亩地大概能产出1000公斤的柑橘,收入可达4万元。”罗相全信心满满地说。

  “老味道”西红柿销售走俏

  眼下,夏各庄镇600余亩设施大棚西红柿陆续成熟,前来采摘的游客赞不绝口,预计采摘期可持续到明年一月份。

  在贤王庄村的种植大棚内,一排排一米多高的枝藤上硕果累累,一簇簇西红柿饱满圆润,红彤彤、绿油油的,长势喜人,生机勃勃。“今年我种植两个品种,一种是草莓水果西红柿,一种是原味一号,从7、8月份就开始忙碌,经过翻地、移秧、定植栽种、浇水、沾花、疏果等,历时4个多月才能成熟,前来采摘的大都是回头客。”说起自家大棚里的西红柿,陈玉华脸上挂满了笑容。

  “西红柿酸酸甜甜的,就是小时候的味道。”前来采摘的消费者满意地说,“这里的西红柿产量高、口感好。”走进种植大棚深处,西红柿的清香和泥土气息扑鼻而来,摘下一个红透了的西红柿,轻咬一口,味蕾瞬间调动起来,口感细腻、酸甜可口,厚实的沙粒感在唇齿间徘徊,不由得想起儿时的味道。“要保证西红柿的口感,在种植过程中,不能使用农药,不用催熟剂。”据陈玉华介绍,只用有机发酵农家肥,只为让消费者放心。

  为了给西红柿加点“科技味”,为乡村振兴“增色”,夏各庄镇深入挖掘有味道的乡村品牌,大力培育西红柿、草莓、黄瓜等特色优势果蔬,聘请北京农科院的专家前来指导,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西红柿从选种、育苗、种植都严把质量关,运用有机肥料、生物防虫等措施,让西红杮皮薄沙瓤、口味酸甜;建立“农户+合作社、实体销售+电商”销售体系,拓宽销售渠道,助农增收。

  据夏各庄相关负责人介绍,镇域种植品种有原味1号、草莓西红柿、绿冠等十余种,年产量约1300吨,年收入700万元。小小的西红柿,已经成为“找回三十年前老味道”的金字招牌,成为助农增收的“致富果”。

  大桃树下“小蘑菇”拓宽致富路

  眼下,正是大棚赤松茸丰产季,在丛海逸园的温室大棚里,一朵朵赤松茸正悄悄地探出圆圆的脑袋、红红的菌帽,白色的菌柱茁壮生长着,东一簇、西一丛,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长势十分喜人。

  大华山镇是林果生产专业大镇,果树种植面积5.8万亩,每年冬剪、春剪废弃树枝近5500吨,田间地头堆放成为极大的安全隐患。如何利用好这些桃树枝?大华山镇近年来积极探索发展林下经济,试验“废桃枝生产菌料、用于桃林下种植赤松茸、废菌料还田提升桃品质”模式,形成废桃枝、菌底料、肥料“三位一体”循环生态系统,从而达到以林养菌、以菌促林的目的,实现生态产业双管齐下,共同发展。大华山镇技术员孙晓静介绍,赤松茸集香菇、蘑菇、草菇三者优点于一身,色美、味鲜、嫩滑爽口,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及维生素。

  大华山镇建立循环农业示范点,收购废桃枝4700吨、生产菌料1175吨。盘活闲置林下空间、撂荒地、温室大棚180亩,种植赤松茸,亩产达2500公斤,菌料在2年使用期满后直接还田,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物零排放。菌料可保障赤松茸生长营养供应,还田后增加桃园土壤肥力、大桃甜度。经初步测算,每亩可减少有机肥使用量40%-50%;为大桃增甜2度-3度,每亩增产5%-10%、增收500-1000元。村民刘晓琴家里承包了20亩桃林,过去她就在朋友圈里卖卖桃子,大桃季一过基本上就闲下来了。今年开始,她也在自家的桃树下种上了赤松茸。“现在正是采蘑菇的好时候,这个蘑菇好吃,可以炖、炒、烤。”

  全镇共打造5个林下种植试点村,实施“支部+企业+N(集体、合作社、农户)”三种产销模式,将赤松茸分为私人定制精品装、商超专用高级装、饭店专供普通装ABC三类等级,镇、村分级对接商超、酒店、电商扩销路,实现赤松茸价格持续攀升,A级赤松茸售价可达66元/公斤。“今年,我们在温室大棚内种植了10亩赤松茸,大棚有保暖、自动喷淋和温控设备,能够为食用菌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现在正是出菇最多的时候,这些赤松茸每天可采收500余公斤,纯收入在1万元左右,还能带动周边村民务工增收。”丛海逸园负责人介绍。

  据大华山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大桃丰收季与采菇季互补带动闲置劳动力用工近400人次,预计废桃枝销售60万元-90万元、赤松茸销售360万元-900万元,节约有机肥使用成本约3.6万元,实现“废桃枝销售+农产品销售-有机肥成本”增收。下一步,大华山镇将持续提高赤松茸的品质,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带动更多当地群众就业,致富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冰淇淋”萝卜喜丰收

  近日,山东庄镇小北关村天岳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的“冰淇淋”萝卜喜获丰收。一排排水灵饱满的萝卜整齐地排列田间,新鲜饱满、清脆爽口的网红萝卜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冰淇淋”萝卜有着独特的紫红色的外观、脆而致密的口感,吃起来清甜爽口,辛辣味低,是和水果一样能够鲜食的优良萝卜品种。营养价值丰富,含有胡萝卜素、花青素、膳食纤维、植物蛋白等营养元素,糖分含量充足,可达10度以上,老少皆宜。

  “萝卜可谓咱北京老百姓冬日里的‘当家菜’,‘冰淇淋’萝卜给我们带来一种全新的食用体验,丰富了味蕾,全家都爱吃。”购买过的顾客也对其赞不绝口。

上一条:县国资委组织开展宪法颁布实施40周年系列宣传学习活动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