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港交所发布一份《战略规划2019-2021》,勾画了港交所未来三年的发展蓝图。在这份新的战略规划中,港交所围绕立足中国、连接全球和拥抱科技三大主题,对未来三年改革做出规划,重点包括增加北向资金、推出A股期货产品、进一步优化首次公开招股制度以及灵活善用新科技,而这四大核心也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规划内容对港股意义重大,有利于稳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提升港股的影响力。
加码“南北通”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加快对外开放,全球将有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向中国在岸和离岸相关资产。如何善用并扩大透明、安全、可控的互联互通机制,让内地投资者同样可以投资计划引入的亚太区及环球投资产品成为港交所与内地监管机构及交易所共同研究的课题。在港交所勾勒的未来三年规划中,加码“南北通”则成为港交所的一大重要战略。
为助力中国市场更高水平开放及投资多元化,港交所三年规划中提出拟增加北向通资本流入,扩宽在岸产品和相关资产的投资选择,提供更多离岸风险管理工具。同时,港交所计划便利南向通国际配置,透过提供更多国际产品,推动内地投资者资产配置多元化。扩建交易后基础设施亦显得尤为重要。港交所把香港定位为安全、可靠的跨境交易、清算、结算及托管中心(尤其在定息及货币产品和大宗商品方面),以及满足南北向资金的资本效率需求。
2014年沪港通正式开通,时隔两年后,深港通也顺利启航。在沪深港通相继开通之后,北上资金已经成为A股重要的力量。数据显示,沪深港通2018年的北向交易和南向交易日均成交较2017年分别增加113%及30%。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28日,自开通以来,北向资金累计达到7628.13亿元,其中沪股通4401.64亿元,深股通3226.49亿元。
下一步,港交所将进一步优化沪深港通,将覆盖的产品逐步延伸至更多股票(包括国际公司)、ETF、交易所上市债券(包括可换股债券)及新股发行市场(新股通);改善市场微结构;并与内地监管机构探讨港股通下的股票借贷及容许北向通运用正常沽空机制等。在北京一位券商人士看来,未来,在港交所最新规划提及的举措背景下,有望为A股市场带来更多增量资金。
关于类似于小米集团这样的同股不同权公司何时纳入港股通标的一直备受市场关注。在2月28日答记者问环节中,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同股不同权股份料7月可纳入互联互通内。
另外,科创板开板在即,沪深港通北向交易将受惠于内地资本市场持续改革——上海科创板。李小加指出,如果第一批在科创板上市的公司能够直接放入沪深港通指数里面,外资就可以通过北向通交易直接投资科创板上市的公司。
据了解,2017年债券通(北向)正式开通。在未来三年规划中,港交所将优化债券通,进行结构优化;增加接入平台以及筹备推出南向通。
优化上市制度改革
在港交所发布的战略规划中,优化上市制度改革是其中的重点之一。
港交所称,在2018年上市制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首次公开招股制度安排,包括简化首次公开招股程序、缩短首次公开招股结算周期、解决微结构上的问题等。
在首创证券研究所所长王剑辉看来,港交所此次进一步优化首次公开招股制度安排,通过简化IPO流程以及时间来减少公司以及中介机构的负担,从而加速企业上市的进程。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补充到,世界主要股票交易所竞争激烈,港交所优化上市制度,可以为上市公司提供便利,吸引全球企业到港交所上市,提高赴港上市数量,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而早在去年4月,港交所就已迈出上市制度改革的重要一步。彼时港交所公布《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上市制度》修订咨询总结,其中改革最大的亮点是“同股不同权”的破冰,同时新规允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
受益于上市制度的改革,港交所在2018年也取得喜人的成绩。据港交所发布的2018年业绩报告显示,香港的首次公开招股市场2018年重登全球榜首,全年218家公司在香港新上市,集资2880亿元。年内上市制度改革后,共有7家不同投票权架构的公司或生物科技公司上市,集资940亿元。
港交所还表示,为吸引亚太区公司来港上市,将与相关监管机构一同研究进一步改革现行上市制度和实施遥距参与者的安排,同时也会与内地监管当局沟通,争取推动这些公司在一级市场及二级市场层面逐渐纳入互联互通机制。港交所的规划中,还将推行一系列优化升级项目,包括进一步延长股本衍生产品的交易时段、扩大可进行卖空的股票清单等等来增加现货及衍生产品的市场流动性。
推A股期货产品
在此次港交所做出的未来三年规划中,关于推出A股期货产品补系统性风险短板的计划尤为引人注意。
“金融去杠杆、外汇流出的资本管制等因素限制了此前港交所推出A股期货产品,在金融兴则实业兴,金融强则实业强的大环境下,港交所推出A股期货产品则具有较好的时机。”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如此坦言。
提及未来三年致力于推出A股期货产品的初衷,港交所称是满足国际投资者投资中国A股后的对冲需求,从而推动国际基准指数继续增加纳入中国A股的权重。
王红英进一步指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此前港交所推出了诸如沪港通、深港通等这些产品。但这些产品都是基于证券化设计的,缺乏应对系统性风险的一种对冲措施。只有期货、期权及相关的金融衍生品,才能够对冲股票、债券的这些风险。“港交所设计出基于国内发展的一些风险管理产品符合港交所发展的战略。港交所推出A股的期货产品,实际上是完善了中国整个金融产品的体系安排。对于进一步促进香港的竞争优势,以及香港服务于内地实体经济功能的发挥有着深刻的意义。同时,未来三年之内推出,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王红英如是说。
在王红英看来,推出A股期货产品还面临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王红英称,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在资本项下外汇的自由进出。“这一点可以参考国内期货交易所的国际化开放的这种经验,就是专户专款专项的流动模式。在该方面,外汇的管制和疏通、原则与灵活需要很好的解决。”王红英如是表示。
另外,王红英认为,技术系统对接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王红英解释称,国内交易模式发展非常快,香港的尤其是代理公司交易模式还相对比较传统,所以技术系统的对接就显得非常的急迫。
“第三点需要解决的是两岸资本市场法律、法规的统一性。香港是包含了诸如股票、债券、期货等在内的综合性的混业管理模式,内地的则是分业监管。因为期货本身风险比较大,牵涉到信用机制建设的问题。因而信用机制是否要趋于统一,包括交易、监管模式以及投资者教育是否统一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王红英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灵活善用新科技
随着全球交易所科技创新的步伐不断加快,拥抱科技也是港交所战略规划中的重要一环。
港交所称,数据对于我们和客户来说都越来越重要,因此,港交所将逐渐建立更加重视数据的管理文化,并会整合管理资讯系统。 围绕拥抱科技,港交所提出革新核心系统、灵活善用新科技以及探索新征途主要战略计划。
在重点工作中,港交所将推出新一代交易后平台,包括整合在香港的结算所,提升旗下现货及衍生产品交易的结算、交收及存管基建,从而大幅提高香港市场的资本及营运效率。同时,推出一系列核心系统提升措施,包括对Genium衍生产品交易平台进行升级,及将LME金属市场与香港衍生产品市场一同并入领航星交易平台。
通过并购或与合作伙伴结盟提升整体科技实力也是港交所规划重点工作之一,实际上近期港交所也有所动作。2月20日晚间,港交所与金证股份均发布公告称,港交所拟控股金证股份子公司深圳市融汇通金科技有限公司。对此,李小加曾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与资讯科技领域的佼佼者合作,进一步增强香港交易所现有的技术实力,拓展业务范围,创造新的增长机遇”。
港交所表示,未来会在保障市场平稳运作的前提下,加快革新核心系统的步伐,提升市场运营效率。在使用新科技方面,将以试点方式循序渐进地探索包括区块链、云计算等在内的新科技应用,例如将在沪深港通的交易后分配中应用区块链技术。港交所亦表示,虽然在此方面也许不需要很大的财务投资,但启动一个全新的市场运营模式一定会充满挑战。目前这一战略还处在早期探索阶段,但对这一方向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