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新闻 > 金融商贸 > 文字新闻
外资持续加码 彰显中国市场强“引力”
发布时间:2022-11-22  来源:中国贸易报  

  欧莱雅在华成立首家投资公司,并落户上海奉贤,以便拥有更靠近市场、与市场建立紧密合作的能力;跨国制药巨头丹麦诺和诺德宣布投资4亿元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成立投资公司,旨在推动在华全产业链布局再升级;法国施耐德电气拟在无锡建立自动化研发中心……今年以来,外资布局中国的范围更广、领域更宽、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

  商务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前10个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10898.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4.4%。这是自去年我国吸引外资首破万亿元大关后,在高基数上持续保持的两位数增长。业内人士称,在全球跨国投资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中国吸引外资克服多重困难,实现稳中有增、稳中提质,从侧面印证了中国市场对外资依然保持较强吸引力。

  高水平开放的政策效应

  外资日益青睐中国市场,体现了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持有信心。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不断推出一系列稳外资举措,让许多来华投资兴业的企业吃了“定心丸”。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6月8日的国常会部署了稳外贸稳外资工作,提出在落实已出台稳外贸稳外资政策的同时加大支持力度。

  9月13日的国常会指出要推动重点外资项目尽快落地,压实外贸外资大省责任,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服务。

  10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制造业引资力度,着力解决外商投资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全面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和服务,推动利用外资高质量发展。

  随后,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出炉,在保持已有鼓励政策基本稳定的基础上,按照“总量增加、结构优化”原则进一步扩大了鼓励外商投资的范围。

  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要进一步发挥重大外资项目工作专班作用,目前正加紧推出第六批具有牵引带动作用的标志性重大外资项目。据悉,前六批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700亿美元,现已完成约580亿美元,标志性项目总体进展顺利,已有18个项目实现全部或部分投产。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贸促会专委会委员张建平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称,相关部门的高水平开放政策和稳外资举措向外资企业释放了许多积极信号,虽然国际环境和疫情等因素影响了国际投资,但并未改变外资投资中国的趋势,外资企业对于中国商业前景持乐观态度的居多。

  高质量外资持续进场

  2021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493.6亿元,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而今年前10个月引资规模已达10898.6亿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除了引资数量,引资质量也是一个亮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前10个月我国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同比增速高于总体水平,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57.2%,高技术服务业增长25%。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和制造业水平的提升,我国对高技术制造业的需求正在增长。这需要我国及时引导外资流向相关领域,促进外资在稳存量扩增量的同时,实现结构优化。”张建平说。

  事实上,高技术制造业吸引外资较快增长在直接优化我国外资结构的同时,也会带动高新技术装备及零部件、高新技术、高新技术产品等领域的贸易发展,直接或间接提升外贸发展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来自于更多国家。今年前10月,外资来源地也更趋多元平衡,其中,韩国、德国、英国、日本实际对华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06.2%、95.8%、40.1%和36.8%。

  例如就德国而言,不久前随德总理前往中国的企业覆盖化工、汽车、能源等各个领域,仅2021年,这些领域的投资占了德国对华直接投资的近70%。今年以来,不管是早前巴斯夫投资100亿欧元建设湛江一体化基地,还是宝马在沈阳投资新动力电池项目,无一不展示了德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青睐和信任。

  此外,从引资的地区分布来看,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增速高于东部地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12.4%、33.6%和26.9%。对此,记者观察到,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为充分发挥我国中西部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而进行了优化调整,以吸引外资持续投向中西部地区。

  “从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投资金额、投资结构和对经济建设的参与程度可以看出,中国的营商环境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中国国际商会秘书长孙晓在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更好引进外资。展望未来,在华外资企业应积极把握中国大市场不断扩容和制度型开放的机遇,实现与中国共同成长。

上一条:吉林举办2022年全省博物馆安全技术与智慧管理培训班
下一条:今年国务院将为企业减负超万亿元 降费占六成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