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管理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记者从会上获悉,2018年,该院构建了环境技术研发、示范应用、产业推广的全过程创新与转化链条,引进了17支环境领域高水平技术研发团队,成立了5个交叉研究中心,孵化了7家产业化公司,创新人才体系建设初见成效,成果转化落地快速推进。
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尤政,苏州市副市长陆春云,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党委书记、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院长刘毅,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区长吴新明,区领导陶冠红等出席会议。
据介绍,去年,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简称“苏州环境院”)努力探索“问题需求导向、跨学科交叉融合”的技术创新模式,构建了环境技术研发、示范应用、产业推广的全过程创新与转化链条,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截至2018年12月,苏州环境院总人数达150余人,覆盖水、固废与场地修复等环境领域的应用研发与转化全链条,其中,研发人员85人,占总人才队伍的56.7%;成功引进了17支环境领域高水平技术研发团队;完成专利申报9项,获批4项软件著作权;设立了首期1亿元的创投基金、完成了近800㎡的实验室和5400㎡的中试场所建设。该院陆续与牛津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环保产业协会、苏州科技大学等单位开展多样合作。
此外,苏州环境院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需求,参与国家“长江大保护”战略5个重点城市驻点科技服务工作,深入支持苏州市《高质量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行动计划》《生态河湖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举办多次国际会议、搭建绿色技术交流平台、开展环境专业培训,有力促进优秀环境类企业和人才向苏州聚集。
立足于转化模式创新,苏州环境院成立了5个交叉研究中心、孵化了7家产业化公司,累计完成了11家产业化公司的注册。通过成果转化设立的首家公司——苏州国溯科技有限公司,主打产品为水污染预警溯源技术服务及仪器,核心技术是基于“水质指纹”的多尺度水污染预警溯源体系。该公司2018年已初具规模,形成一支14人的团队,全年合同额超过1000万元,未来发展态势良好。
今年,苏州环境院将坚持环境科技创新与转化,引进不少于6支高端研发团队,申报区级人才项目不少于7项;完成至少25件专利申请;新增产业化公司6家,累计年度销售额将超亿元。
会议审议通过了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管理委员会成员调整名单,审议通过了该院2018年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计划、《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2018年财务决算和2019年财务预算安排》、《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三重一大”事项实施办法》。
陆春云肯定了苏州环境院近2年的发展取得的成绩,他指出,2019年是研究院环境科技创新与转化之年,也是环境院实现快速发展的关键一年,希望按照即定计划加强推进落实,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要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发挥院所创新源泉作用,推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前沿高技术研究与产业关键技术攻坚紧密衔接,形成一批重大产业技术创新转化成果,争取建成校地合作的典范和标杆。
会前,苏州环境院与苏州市水务局签订了合作协议,发挥市水务局多年管水、治水的经验和实践优势,发挥苏州环境院技术、团队和政策优势,在供水、排水和水环境治理等领域开展长期和全面的合作。苏州环境院将成立“苏州市水技术应用研究中心”,作为合作长效平台、载体,开展前瞻性的技术应用研究和创新性的管理提升。这也成为苏州环境院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的又一实践。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宋长宝出席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