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风雨兼程,十年砥砺前行。十年来,扬中市民政局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担当作为谋发展、强化创新求突破,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民政事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民生保障救助标准自然增长,逐步实现由“被动救助”向“主动救助”转型……十年来,扬中市民政局全力兜牢民生底线,在兜得住、兜得准、兜得好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应保尽保,救助工作逐步规范化。2013年7月1日起,低保工作实行城乡并轨,并实现自然增长。按照类别化、分层次、阶梯式救助模式,及时实施临时生活救助。深入推进低保专项治理行动,建立“互联网+监督”机制,开展全市低收入人口认定、特困人员“关爱家访”等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探索困难家庭救助帮扶综合评估,在西来桥镇开展项目试点,对全镇低收入人群进行调查摸底,建立评估档案,制定一户一策救助方案给予分类救助,切实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探索创新,救助服务逐步便捷化。立足实际,进一步拓宽与困难群众的沟通渠道,全力打造“家门口的救助”。建立镇级“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和村级“社会救助服务站”,为困难群众提供及时、高效、便捷的救助服务。深化救助改革,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和申请手续,优化临时救助申请审批同时,与医保合作构建“一网联盟”救助数据共享机制,实现部门之间医疗救助信息共享,打破救助壁垒。
率先实践,救助方式逐步项目化。发挥慈善第三次分配作用,助力帮扶困难群体。在各镇(街区)挂牌成立慈善服务中心,成立慈善超市9家,每年投入110万元开展特殊困难对象生活物资救助,并以慈善超市为阵地进行各类救助服务和宣传,惠及全市低保、特困和困境儿童对象1087人,打造百姓身边的慈善救助。率先开展“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建设,发布项目90个,注册村民达30851人,累计筹款447万余元,并于2022年上半年成为全国首个“幸福家园”全覆盖县级市。
十年来,扬中市民政局通过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推进智能化监管、完善老年关爱制度、打造养老服务品牌,持续增进老年人福祉,擦亮养老服务底色。
尊老待遇落实更精准。将尊老金发放由半年一次调整为按月发放,由原来的三级审核审批变为两级审核审批,缩短尊老金申办流程。调整普惠性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补贴标准,由原来的每户每月5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37.5元。
政府购买服务更规范。率先出台《扬中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考核管理办法》,对居家养老服务企业首次实行百分制考核。对全市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2021年共改造160户。试点建设家庭养老床位100张。联合市慈善总会制作“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爱心体验卡”,为不符合政府购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申报条件的老年人免费提供2次居家养老上门服务。
养老服务监管更智能。成立扬中市江洲虚拟养老院,委托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运营管理,线上监管与线下服务相结合,对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全流程监管。开通“88512349(帮帮我12349)”养老服务热线,汇集上百家优质加盟商,24小时为老年人提供助餐、理发、家政服务、水电维修、康复理疗等服务,为全市老人解决各类问题200余件,全市养老服务监管水平大幅提升。
老年关爱服务更全面。建立养老服务顾问制度,市、镇、村三级成立养老服务顾问中心、站点92家,目前已吸纳各类顾问205名。完善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制度,倡导“服务今天、享受明天”理念,鼓励“银龄互助”与“老青互助”,目前全市各镇区都建立了“时间银行”服务站点,共有志愿者400多人,开展各类养老志愿服务1200多人次。对全市所有分散供养特困老年人、重点独居老人、农村留守老人实行探访服务信息化建设,开展每月不少于1次上门巡访服务、每周2次电话问询服务。
养老品牌打造更突出。推进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2015年至今,共建设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73家,其中城市社区25家,农村社区48家。建设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7家,养老服务集约化、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打造2家省级品牌连锁养老机构,6家养老机构实行公办民营改革。建成运行市级老年活动中心,为全市老年朋友提供集休闲、健身、娱乐、文化、学习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十年来,扬中市民政局强基础、创品牌、建网络,统筹推进社区治理、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协调发展,打造共建共享新格局。
社区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全市58个村、27个社区居委会均依法完成了换届,实现民主协商议事会全覆盖,构建多元共治的议事协商机制和氛围。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形成“民事民治、民事民议、民事民办”的村级议事协商新机制。先行先试“基层两长制”,充分发挥党小组长和村民小组长在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社会组织培育进一步发力与出彩。依托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筹建扬中市社会组织发展中心,设有团队辅导、公益孵化等5个功能室,致力于打造集社会组织发展培育、党建管理、活动组织、业务指导、等级评估等多位一体的市级社会组织综合服务平台。成功举办六届公益创投大赛,评选出精品公益项目,为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服务社会提供了样板和有益借鉴。
社工人才发展进一步推进与保障。社会工作服务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在镇江率先实现镇级社工站全覆盖;完成统筹全市社工发展的为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设立登记,西来桥幸福社区率先成立村级社工室,扬中市二中以社校共建模式首创建立校级社工室。与市人才办联合出台《扬中市社会工作人才引育计划》,进一步激发社工人才干事创业热情,充分发挥其在社区建设、社会福利、慈善救助、司法矫正等领域的重要作用。
十年来,扬中市民政局着力提升社会服务,顺应人民群众期盼,在未成年人保护、殡葬礼俗改革、婚姻登记服务等领域不断提升民生服务质量。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有效推进。健全完善未保体系,开展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三精排查”,并以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形式,对其进行分级分色管理,形成“一人一档”,因人施策,进行个案帮扶,做细做实关爱保护。在儿童关爱之家开展省级示范项目创建工作,充分发挥社区和老年人服务中心资源优势,在“养老助幼相结合”新模式上走出一条新路径。
殡葬礼俗改革试点成效显著。开展丧葬礼俗改革村(居)试点,通过组建村(居)新风理事会,将“移风易俗、文明殡葬”工作纳入村规民约。开展节地生态安葬试点,全市不保留骨灰的有136例,绿色文明殡葬悄然兴起。市殡仪馆积极探索集中守灵服务标准化建设,制定集中守灵服务规范,厚养礼葬理念深入人心。
婚姻登记服务形式有效创新。做好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工作,开展集体颁证主题活动,倡导文明婚俗;开展婚姻家庭服务进校园系列活动,通过《民法典》知识讲以及志愿者关爱陪伴等形式,促进特殊群体孩子健康成长。婚姻登记处服务水平和质量持续提升,荣获江苏省“三八”红旗集体。
回首耕耘路,扬中市民政局兜底线、保稳定、促发展,有力服务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展望新征程,扬中民政人将以更广的视野、更足的闯劲、更实的作风,跑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