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月31日晚上8点起,“双十一”第一波热潮就已经开始,一直持续到11月3日。眼下,第二波热潮(从11月10日开始持续至11日)也即将到来。在素有“电商村”之称的灵峰街道碧门村,商家在备货、参加活动的同时,显得更加理性。
竹禅迹是一家主营竹制品加工的企业。在一楼的备货间里,一派忙碌景象。清点、分类、打包,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发货以及为第二波热潮做准备。“我们还是和往常差不多,提前进行了一些备货,第一波销售取得的业绩还算可观。”竹禅迹运营负责人孙茂园说,相比去年同期,今年的销售额提升约20%。“比如我们有一款竹碳炉卖得特别好,为此我们进行了大量备货,保障店铺第一时间发货。”孙茂园说。
在参加“双十一”活动的过程中,商家也在不断适应市场变化,调整着经营思路和模式。“以前‘双十一’前,临时要做很多准备,期间还要加班加点,都想分一杯羹,但电商渠道野蛮增长的现象已经出现变化。”孙茂园说,从2021年开始,淘宝就取消了实时成交金额大屏,今年也是如此。这种变化催生商家经营思路的变化。对于电商企业来说,“双十一”固然要积极参加,但对于这类线上购物狂欢,也应保持克制和冷静。
“‘双十一’毕竟只是一时的,公司更加注重将各项工作融入日常,不只是在‘双十一’期间进行。”孙茂园说。例如,他们这两年来,已经常态化在每周周一、周二、周五开展淘宝直播带货,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同样在碧门村的山下手作也参与了此次“双十一”活动。工作人员正在给快递打包、发货,显得游刃有余。“参加了多年,经验更足了。销量比平时肯定还是上涨了,不过现在每个月都有类似的促销活动,很多顾客不会等到‘双十一’再购物,‘双十一’的氛围不像以前那么浓。”工作人员汪琳介绍。
汪琳分析,如今,“双十一”的时间跨度长,不再局限于一晚,订单集中爆发的现象有所减少。另一方面,随着抖音等不同电商平台的崛起,流量从淘宝等平台分流,促使商家积极转变传统的电商销售模式。“如果只是在一个平台销售,认为开好一家店就行了,那销量肯定会不如以前,多平台发展是必然趋势。”她说,但多平台意味着新的运营、投入,并非易事。当前,山下手作也在积极转变,就在上月,开出了新的天猫店。
碧门村工作人员李如迪介绍,村里有四五十家电商企业,夏季以竹凉席等销售为主,眼下则以竹工艺品销售为主。作为安吉最早接触“双十一”活动营销的一批电商,碧门村的电商企业正在适应新变化,不只是赚到“眼前钱”,也在探索更多长久发展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