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镰啦!”11月7日上午,吆喝声中,位于浦口区桥林街道的兰花塘高标准农田迎来首个收割季。阵阵轰鸣中,十余台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运输车及时将收割的稻谷装车,运送至粮食烘干房内,现场一派金秋丰收热闹图景。
这是浦口区连片面积最大的一处高标准农田,占地4248亩,项目区内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完善,亩均投资超万元。“这片农田位于整个圩区最低洼处,此前村庄分布零散,田块不连片,农田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存在大量‘废沟呆塘’。”浦口区桥林街道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周玉敏告诉记者,去年,浦口区打造兰花塘高标准农田项目,街道整合资源,通过对原有农田地块实施大规模整理,形成了现在的“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生态田、高产田。
“我承包了1400多亩地,心中没底,前几天还找了几个专家、同行来看了看。现在收获了,预估干燥后亩产约1300斤,心里特别高兴。”田埂边,桥林街道种粮大户陈浩然笑得合不拢嘴。
据了解,项目内建设了550亩高效节水灌溉配套智能化控制系统,利用远程控制、物联网技术,提高灌水控制精度和灌溉水利用系数;蓄水塘和部分排水沟都进行新型生态衬砌护坡,加强农业水质、耕地质量监测,并通过三级农业尾水净化利用系统消纳污染物,是一片“高配置”的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农田基础设施做得好,今年的高温、少雨基本上没有对水稻生长造成影响。”陈浩然说,同时,集中连片有利于农田机械化作业、智慧化管理,节水、节肥、节药,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尽管如此,作为复垦田,为了确保丰收,陈浩然还是每天都到稻田里转一转,总要亲眼看到水稻长得好,心里才能安心。“这一片是南粳46,这一片是宁香粳9号,田里主要是这两个品种,都是专家推荐的。”指着远处金黄的稻穗,陈浩然表示,在种植过程中,街道对接协调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南京国家农创中心、扬州大学张洪程院士团队等进行指导。专家提出,要对种子应用二氢卟吩铁进行处理,相当于给种子补充“维生素”,实现出芽整齐,促进根系生长,强壮秧苗,减少苗期病害发生,促进水稻增产。
“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既赢得了种植大户的青睐,也助力农户增收致富。”周玉敏表示,通过改造避免了土地闲置,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