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与上海相邻,两地往来频繁。近年来,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加速推进,昆山主动对接融入上海,在轨交、公路等方面与上海加速对接,以交通一体化推进沪昆同城化发展。
地铁、高铁、毗邻公交……多元化出行方式、良好的交通体验为沪昆两地居民带来了便利,日均客运量近40万人次,“串”起了沪昆两地“同城”生活。
安检、刷卡、进站……每天早上5:37,轨交11号线花桥站迎来当日第一批乘客。8分钟即可从昆山进入上海,1小时左右便可到达位于上海市中心的徐家汇。每天坐地铁通勤的高峰告诉记者,坐地铁去上海不仅方便,而且票价便宜,准点率也高,像他这样跨省通勤的年轻人身边有很多。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浪潮下,沪昆两地联系日益紧密。在2021年《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中,昆山获得与上海市域双向跨城通勤联系、与上海中心城区双向跨城通勤联系、与上海新城跨市通勤联系、与虹桥商务区跨市通勤联系四个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上海跨城通勤联系“第一城”。上海轨交11号线延伸到昆山境内,有兆丰路站、光明路站、花桥站三个站点,自2013年10月16日开通运营以来,两地日均通勤量超6.1万人次,成为两地居民日常工作、出游、探亲的首选交通方式,不仅缩短了沪昆两地的时空距离,更架起了沪昆“连心桥”,开启了两地居民的“同城”生活。
如今,全长41.27公里、总投资294.51亿元的苏州轨交S1线正全力推进,这条线的终点站正是花桥站。目前S1线已实现“洞通”“轨通”“电通”,正在推进机电、供电等设施设备安装调试,预计明年年中具备初期运营条件。S1线正式运行后,上海轨交11号线将借由S1线与苏州轨交3号线无缝对接,花桥站将成为连接苏州和上海的一个重要枢纽,进一步缩短苏州与上海之间的时空距离,实现沪苏轨道交通的全面“握手”,成为沪苏一体的样板工程、通勤往来的民心工程。
目前,昆山已建成京沪高铁、京沪铁路、沪宁城际、沪苏通铁路、上海轨道11号线(安亭至花桥段),初步形成由高速铁路、城际铁路、普通铁路和城市轨道组成的“四轨”体系。每天,有上百趟列车往返上海、江苏之间,约10分钟就有一列经停昆山。下一步,昆山将进一步提升昆山南站枢纽能级,推动昆山南站、昆山汽车客运中心站整合,积极打造市一级综合交通枢纽,提升昆山南站交通发展能级,努力成为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2公里=20公里!”去年2月,昆山曙光路对接上海复兴路正式通车,原本20公里的行程缩短至2公里,淀山湖镇与青浦“青西三镇”建立起一条快速通道,形成淀山湖交通环路,让两地居民告别“遥望行止”的尴尬,出行更为便利。曾经25分钟的绕行车程,如今缩短至4分钟。“现在去上海太方便了,只需几分钟。”家住淀山湖的李蔷开心地说。
在花桥沿沪大道对接上海胜利路项目现场,施工机械来来往往。项目南起上海市青浦区胜利路,横跨吴淞江,北接昆山市香榭丽大道,计划2023年完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加快青浦区和昆山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形象、搭建城市新平台,推动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统筹联动,推动沪苏同城建设,让“一步之遥”变为“一脚进两城”。
自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实施以来,昆山深入对接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牵头建立“青嘉吴昆”交通项目推进联席会议制度,确立了“规划同图、质量同规、建管同推、进度同步”的工作原则,形成了“双方立项,一方代建”的建设模式。2018年,锦淀公路对接崧泽大道建成通车,是昆山打通的首条“省际断头路”,为打通区域断头路提供了“昆山样板”。截至目前,对接上海方向的17条规划道路已打通8条,结构型通道已基本完成。上海方向日均通勤(每周往返两地4次及以上的小客车)车辆达1.5万辆,区域内市民交通联系更加高效。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作为沪苏同城“第一站”,昆山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先行先试,着力下好交通一体化“先手棋”,建立起沪昆便捷公交通道。早在2018年,全省首批跨省毗邻公交C3线(千灯—青浦)、C5线(淀山湖—青浦)便开通运营,将昆山南部乡镇与青浦等区域紧密相连,为两地人文和产业互通注入了加速剂。截至目前,我市在省内率先开通5条对接上海的省际公交线路,同时引入3条上海公交线路在昆山设站。此外,市客运站还开通了昆山至上海浦东与虹桥机场、迪士尼乐园、瑞金医院等地的定制客运线路8条、包车线路5条。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基础。近年来,昆山加速推进区域交通互联互通,盘活更大区域交通网络,改善百姓出行环境,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级,助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