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区总工会开展了一场特别的走访。工作人员走进我区某中心幼儿园一位幼教老师的家中,了解其家庭情况是否符合困难职工救助帮扶的标准。这是区总工会借由大数据筛查后上门核实的首例符合救助条件的困难职工,标志着我区对困难职工的帮扶从被动接受上报资料转化为了主动发现,进一步织密了困难职工帮扶网。
据统计,从2017年至今,区总工会帮扶困难职工218人次,救助金额85.6万元,包括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助学救助、职业培训和法律援助等内容。以往,这些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程序需要自主申报,工会很难主动发现并及时开展救助。“有的困难职工不知道自己可以享受救助服务,一些职工虽然生活困难,但觉得可以咬牙坚持,或是碍于情面,不愿意主动申报,这是我们过去在帮扶救助工作中发现的一些盲点。”区总工会负责人告诉记者:“但这样的盲点,随着工会和大数据筛查系统的进一步磨合,将越来越少。”
今年以来,我区大力推进“社会救助帮扶服务联合体”建设,通过“救助一件事”开启大数据筛查,助推部门主动发现困难职工。自负医疗费用4万元以上、主要劳动力去世、新增残疾人、新增失业人员……通过来自医院、民政局等多方的数据汇总,为区总工会及时精准发现困难职工提供了参考。“除此之外,今年市总工会上线的还有“浙里温暖”信息系统。通过这两个系统的数据,让我们有了主动作为的能力。”区总工会负责人介绍,由于目前两个系统都还是试运行阶段,因此前期和区总工会进行了大量磨合,并于上周发现了一例可能符合救助标准的职工。通过上门核查,区总工会得知该幼师丈夫当月突发脑溢血疾病,丧失劳动能力,其儿子又正在念高中,符合救助条件。
“相信随着筛查效率的提升,未来我们可以主动发现更多需要帮助的困难职工,实现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职工也不落下。”区总工会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