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闭幕。大会全面总结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全面擘画未来、描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辉前景。如何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越城发展的优异答卷?越城区融媒体中心策划推出融媒专访行动——“党的二十大·一把手来谈”,记者对话相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结合越城实际,畅谈心得体会,谋划未来发展。
记者:黄局长您好,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您对此有何体会?
黄汉平: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教育、科技、人才”被提至更加重要的位置。为新时代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科技创新是未来制胜的最核心变量,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发展全局的牛鼻子。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创新制胜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决策,以“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地”为统领,以“科创+产业”为导向,坚定践行科技强区、人才强区首位战略,以“干就干最好,争就争第一”的决心和姿态,力争在科技强区的征程中走在前列,率先全面转入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围绕这些方面,越城区近年来在科创领域有哪些突出亮点?
黄汉平:近年来,越城区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抓手、以科技政策扎实落地为引擎、以科技人才引培为纽带,为打造“重要窗口”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强力科技支撑,2019年、2020年连续两次获得市对区科技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
以全域谋划为发力点,重塑科创“一张网”新格局。越城区实施科技创新“一把手”工程,区委定期研究科技创新工作,把每月1号作为区政府科技工作日,把迪荡湖科技CBD作为1号项目,围绕绍兴网络大城市核心区建设。整合区内优势资源,重塑科创板块,构建以“三片、多点”为支撑的创新发展格局。编制完成《越城区域创新策源地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构建形成“点片联动、纵横交叉”的科创网络。
以开放创新为切入点,推动创新载体提能造峰。越城区积极推进绍芯实验室、迪荡高创园等重大平台建设,提升全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创新服务能力。加强与国内大院名所、知名高校合作,建设共建研究院,加快成果转移转化,已建成国家级孵化器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引进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上海大学绍兴研究院等10家共建研究院,科创平台体量、共建研究院数量均居全市第一。集成电路和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平台分别获得2021年度“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考评第一名、第四名。医疗器械综合体在2021年度省级综合体绩效评价中获“优”,位列现代产业集群第一位。
以培大育强为关键点,实现科创企业倍增提质。越城区制定企业培育专项行动三年计划,完善科技型企业“引、育、升”梯队培育机制,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48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453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数已连续三年破“百”,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积极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GDP比重从0.58%增长到2.4%,年均增速34%以上,增速连续三年列全市第一。深化科技创新领域数字化改革,“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一指办”“应用进入全省数字经济系统第一批优秀应用名单,并被列入国家发改委、科技部“2021年度全面创新改革任务揭榜清单”。
记者:新征程新作为,二十大后,区科技局还将开展哪些重点工作,进一步夯实全区科创成果,开拓科创工作新局面?
黄汉平:接下来,区科技局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贯彻执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等二十大报告指示精神,以全域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科创“258”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打造全国全域科创先导区、全国科技产业创新示范区。
完善工作体系。发布全域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全区科创领导小组,统筹全区科技创新工作;坚持开展每月1日的区长科技日活动,协调解决重大战略、重大决策和重大问题;组建科创工作专班,建立健全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
狠抓核心指标。由分管副区长召开研发费用申报月例会,实行月度通报制度,压实镇街主体责任,同时紧盯经信、商务、建交等单位,掌握最新上规、上线企业等情况,保证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做到应统尽统、应报尽报。制定新一轮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依托科技特派员,落实“引、育、升”三步走,实现对培育库企业的精准辅导,扩大企业技术优势。力争2022年,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4家,达到518家,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94家,达到1647家,全社会R&D经费达到3.0%。
提升平台能级。按照“精细化、特色化、精准化”的建设原则,以迪荡湖科技CBD为核心,加快建设绍芯谷、稽山智谷等高能级平台。推动科技与金融、企业与共建研究院深度融合,组建院企协会,加快医疗器械3C平台、集成电路公共检测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做优科技服务。积极申报省高端医疗器械技术创新中心、浙江微纳科学与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高能级载体,力争打造多层次、多类型、多维度的创新平台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