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和煦,在山区面积占97.7%的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金色的稻浪在山间翻腾,各农户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收割、打谷、晾晒等工作,到处洋溢着农民丰收的喜悦。“水稻上山”的背后是从上海金山飞来的节水抗旱稻在这片山区大地的又一次丰收。
水稻上山,荒山变粮仓,实现的途径之一就是节水抗旱稻,其是一类适于旱种旱管的特殊水稻品种,种植过程中可以减少约50%的化肥和农药,以及90%以上的碳排放,每亩稻田的成本差不多可节省200余元,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提升。
近年来,上海市金山区连续派出农技人员赴普洱市开展农业技术帮扶协作,协助当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指导农民生产。在镇沅山区引进种植节水抗旱稻便是沪滇两地农业协作成果之一。
早在2021年,上海援滇农技干部经过多方调研和实际考察后发现,镇沅山地多,基本是没有田只有地的状况,灌溉水也上不去,这些地块往往只能种植一些玉米等杂粮作物,经济效益不高,农民主粮没有保证。于是,便从两千多公里外的上海带来了一批水稻种子,这批种子便是镇沅县种植的第一批次节水抗旱稻——旱优73。
为了种好节水抗旱稻,团队特意从上海把品种研发人罗利军研究员请到了种植现场,量身定制栽培技术。在后续示范地收获时,在县里的组织下,各乡镇许多种植大户都来到了现场观摩。看到沉甸甸的稻穗把水稻压弯了头,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2022年,节水抗旱稻旱优73在云南省推广杂交水稻旱种模式的背景下得以进一步推广。相较于其它品种,旱优73在今年被农业部列为水稻主导品种,适应性更强,且曾在2019年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会上获籼稻金奖的品种,米质和口感要更优。
在镇沅县,有了去年旱优73的种植经验,再加上良好的示范效果,许多农户早就心动了,今年的任务一下达,农户们主动到乡镇请缨,提出自己家里要种植节水抗旱稻,全县的杂交水稻旱种任务完成得很轻松。目前,全县种植的800余亩旱优系列节水抗旱稻均已收割完毕,示范区单产478公斤,平均单产较去年增加11%。下一步,大米将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实现从卖稻谷到卖大米的转变,在沪滇两地共同上市。
作为稳定稻谷生产面积、开辟稻谷生产新途径的一次尝试,沪滇两地将持续加快节水抗旱稻的推广,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和种植模式,推动适宜当地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迈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