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表现为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的持续繁荣。做优做强主导产业,是铸就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日前,我市印发《关于培育壮大县区主导产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各县区要立足产业发展基础、比较优势、市场潜力,强化分工协作,围绕重点发展的产业,延伸、壮大产业链,培育地域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产业兴则县域兴,产业强则县域强。特色产业是县域经济的命脉和根基。
近年来,我市着力推动县域经济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其中东海硅材料、市开发区医药、徐圩新区石化等产业在全国赫赫有名。
成绩可观,但存在的问题也需要我们去正视、去解决。当前,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仍处于产业链中上游、价值链中低端,还存在发展规模不大、结构不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主任卢山表示,此次出台的《意见》针对的是我市县域经济存在特而不强、不大、不高的问题,聚焦主导产业强链、补链、固链任务,其核心就是希望通过发展主导产业,尽快形成各县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竞合发展态势。
行路需要地图,产业发展也需要“产业地图”的指引。简单来说,它就是一种引导产业布局和发展的基础性工具。
《意见》提出,东海县重点发展硅产业、新循环经济产业、新材料产业、矿产资源加工业(含水晶产业);灌云县重点发展石化和化工新材料产业、装备制造业、高端纺织业、健康食品产业;灌南县重点发展精细化工及原料药制造业、钢铁产业、绿色食品加工业、机械电子产业;赣榆区重点发展粮油和食品加工业、光伏新材料产业、石化及化工新材料产业、钢铁产业;海州区(含高新区)重点发展装备和智能制造业、生命健康产业、信息产业、服务业新业态;连云区重点发展新材料产业、装备制造业、港口物流及港航服务业、海洋产业;市开发区重点发展新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装备制造业、服务业新业态;徐圩新区重点发展石化及化工新材料产业、港口物流仓储业;云台山景区重点发展文旅康养产业、林下经济。
据此可以看出,《意见》不仅给各县区,也为市场主体指示了方向,有助于资源有效配置,有助于产业布局和集聚发展。
手中有图,心中有数。市发改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处处长樊继强介绍,各县区各部门应加强对重点产业发展的指导、协调和服务,深化细化研究产业政策、产业链条、重点企业、重大项目,“一链一策”绘制“产业地图”,成立工作专班,精细精准招商引资,贴心细心强化对企服务,营造优良产业发展环境。主要经济部门要针对分工,强化产业政策研究制定,及时评估发展成效。强化行业发展政策引导,推进产业“智改数转”。细化研究产业链招商政策,强化招商引资服务,提升开发园区建设发展水平。强化分类指导,提升科技创新对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支撑作用。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办事手续,提高服务效率。
此次《意见》主要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精准招商培育产业链,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围绕产业链、创新链配置资源,打造“拆不散”“带不走”的产业集群。
有了“产业地图”,关键是怎么用好这个新工具。《意见》明确提出,要“沿链”精准招商,要强链延链补链建链,增强产业根植性,努力构建链条互补、政策集成、合作共赢的产业发展生态。要优化资源配置,围绕产业链配置创新链;优化园区基础设施功能,引导要素向主导产业集聚。要培强龙头带动产业成群成链,培育引领型主导型链主企业,壮大中小企业规模。
市工信局三级调研员赵永生介绍,我市将发挥链主企业带动引领作用,增强区域产业组团发展、抱团共进的生态聚合力。支持建立企业联盟、产业联盟、技术创新联盟,带动中小型专业配套企业协同发展,提升产业链运行效率和联结水平。推动链主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业态创新,强化研发、设计、标准、品牌等创新能力,构建产业链条完善、创新实力领先、国际国内知名、具有产业生态主导力和行业竞争力的企业集群。推动“小升规”,建立后备企业培育库,设计企业成长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推进“小升高”,汇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小巨人”,孵化科技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引导与产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形成配套、嵌入链条,培育产业链上重要节点的“配套专家”“关键一环”,打造细分市场上的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中小企业发展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