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晚,在二十大新闻中心举办的第二场集体采访中,长三角兄弟省市“同框”共话发展。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纲用“长三角包邮区亲如一家”来形容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关系。当晚,我也跟媒体同行们一起参与采访,现场感受“长三角一体化”的强劲脉动。
长江三角洲,历来是中国乃至世界版图上重要的一块。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擘画的“八八战略”,其中一条就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片土地吸引来更多目光。近年来,浙江牢记总书记嘱托,胸怀“国之大者”,全省域参与、全方位融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走向纵深,实现了“包邮区”一家亲。
当天的集体采访结束以后,我采访到了长三角“包邮区”的媒体同行。“我觉得长三角兄弟省市在产业链生态圈、创新体系构建方面,有很多优势互补。”上海广播电视台记者孟诚洁说。“我们在上海,很多时候车子一开就到了江苏、浙江,去那里过个周末,现在已经非常普遍了。所以,我觉得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正在以可知可感的方式改变着大家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才饮巢湖水,又食东海鱼,万里长江随时渡,极目楚天舒。”这片特殊的土地,承载着特殊的梦想,正展现更大的作为,让梦想快速成为现实。
近年来,在与长三角主要城市的互动中,余杭区逐渐形成了双向联动的格局。杭州创新创业高地——梦想小镇,积极担当起杭州市、余杭区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急先锋”,在上海张江设立梦想小镇沪杭创新中心,在安徽合肥设立合杭梦想小镇,充分发挥了异地研发、资本互动、协同聚才、国际合作的纽带作用。
梦想小镇沪杭创新中心作为杭州余杭与上海张江之间的桥梁,负责承接上海科技创新的溢出效应,推动项目“上海孵化,杭州加速与产业化”,打造在沪精英、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的新平台、杭企在沪研发的新基地。合杭梦想小镇是余杭区梦想小镇品牌和模式的输出,作为载体与包河区开展全方位合作,打造合杭两地高端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样板区。2021年,沪杭创新中心已引进落地未来科技城成熟项目13个,合杭梦想小镇中则有14个项目落户。两大创新平台入驻率均超过80%,已成为省市两级融入长三角创新一体化发展的前哨站。将梦想的“种子”,已然在“长三角”落地生根。
不久前,杭州亚运会重要配套工程——合杭高铁开通运营,标志着“轨道上的长三角”跑出加速度,三省一市主要城市之间形成了“1小时交通圈”。作为一条长三角城际铁路网重要组成线、“名城、名湖、名山”黄金旅游线,合杭高铁湖杭段的建成将持续盘活区域内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吸引一批休闲观光、山区农业、生物医药、绿色家居等特色产业与投资落地,进一步加速长三角地区的融通共赢。
与此同时,“轨道上的长三角”重要节点工程——杭州高铁西站枢纽也同步投入使用。从杭州西站出发,向北可衔接宁杭、商合杭高铁,可前往江苏、安徽、河南等地;往西、南可与杭黄、杭温、杭衢高铁衔接,可到福建、江西等地;往东与在建沪苏湖铁路、拟建的沪乍杭铁路衔接,可打通沪杭新通道抵达上海。“西杭州”已经从交通末梢转变成辐射内陆的前哨。建一个枢纽、谋一座新城、造一个中心。随着高铁西站的通车,人流、物流、信息流将在此汇聚,余杭的区位条件、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格局将迎来新的蝶变。眼下,西站枢纽工程正聚焦打造杭州城西CBD,一体化规划周边区域,实现功能补短、提升城市能级,着力打造一个交通便利、产城融合、创新创业、生态宜居的未来城市新中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和国土空间。”我想,长三角一体化正是题中之义。从顶层设计到地方实践,从产业合作到对外互动,从宏大愿景到日常生活,浙江以前所未有的坚定,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共同努力、相互支持、各展所长、相互赋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坚实。我们每一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长三角人”,共同期待、见证并续写着更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同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