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昆山持续加大文物保护利用力度,不断提高非遗传承发展水平,让文化遗产焕发时代光彩,为昆山全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县域示范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十年来,昆山新增国家级文保单位5处、省级文保单位2处、昆山市级文保单位28处。新增国家级非遗项目1个、省级非遗项目4个、苏州级非遗项目6个、昆山级非遗项目14个。
截至目前,昆山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300家,其中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05家。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各级非遗项目42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8项、苏州市级10项、昆山市级22项。
昆山探索发布文化遗产数字藏品,成为全国首个推出“昆曲+文物”数字藏品的县级城市。开展长三角系列交流展演,举办民歌赛5届、宣卷赛4届、舞狮赛3届和连厢舞赛2届。组织“昆山非遗台湾行”活动,设计文化遗产主题旅游线路6条,打造渔湾市集、庙泾河市集、慧聚夜市等非遗主题市集,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动起来”。
昆山出台《昆山市昆曲发展规划(2018—2022)》。打造巴城昆曲小镇、千灯昆曲风貌区、正仪戏曲主题历史文化街区、蓬朗老街昆曲咖啡小镇等平台。
昆山成立全国第八个昆剧专业院团——昆山当代昆剧院。先后编排《顾炎武》《梧桐雨》《描朱记》等原创昆剧大戏。每年传承20出经典折子戏。设立江苏首个县级戏曲类基金会“昆山昆曲发展基金会”。连续7年每年实施100场昆曲“四进”活动。
昆山在全市范围布局21家集昆曲艺术导赏、演出分享、传播普及于一体的昆曲小剧场,打造城市新晋网红打卡点和文旅消费潮流地。
设立昆山“顾炎武日”,开设“日知学堂”,创作音乐作品、评弹《顾炎武》,出版《顾炎武全集》《顾炎武研究文献集成·清代卷》《日知录》(善本)等书籍,让昆曲和顾炎武两张“金名片”更加闪亮。
截至目前,昆山有各级非遗传承人47人,其中包括省级传承人7人,苏州市级传承人10人,昆山市级传承人30人;昆山市能工巧匠和文化传承类乡土人才两批共12人;江苏省首批“三带”乡土人才名人2人,能手3人,新秀5人;姑苏乡土文化人才6人。
昆山将继续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创新保护利用方式,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让昆山的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