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优化金山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近年来,金山区加快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全民健身工程,加强体育场地建设,持续推进“15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处处可健身、天天想健身、人人会健身”的全民健身城市环境已逐步显现。
在石化街道智慧健康驿站,家住附近的解阿姨正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测量各项身体指标,并形成相应的健康管理报告。经过测量,发现阿姨的血压血糖数值略微偏高。
体质监测让市民对自己的身体情况更加了解,也带动人们通过锻炼来调理身体的“小毛病”。作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欧阳仪贞已从事健身指导工作将近二十年,几乎每天都会带领社区居民练健身气功或太极拳。不仅自己获益匪浅,还把健身理念传递给了更多人。
“家门口”就能得到健身指导,得益于金山区打造的全民健身工作品牌“上海湾区·体育直通车”。据介绍,体育直通车包含了体质监测、慢病干预、健身指导等体育配送项目,整合市、区、镇三级体育配送资源,采取线上与线下等方式,努力做到村村能抵达、周周有配送。
金山区社会体育管理中心主任介绍道:“把体育的欢乐和健康送到群众家门口,在这个过程当中培养老百姓对体育的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到健身行动中来,通过体育锻炼来促进群众的体质健康。我们现在已经累计“发车”94个班次、服务13512人次。”
社区健身苑点是最贴近百姓的健身设施,但要在密集的小区里开辟运动场地可谓是“螺丝壳里做道场”。作为上世纪70年代的老旧小区,石化四村就因地制宜,将小区里的“卫生死角”改造成了健身花园“乐淘苑”,辐射周边居民约一千人。不仅有座椅、绿化、科普长廊,还有各类健身器材,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今年75岁的居民刘老伯告诉记者,“乐淘苑”空间开阔、距离近,他一出家门就能健身了。
而在仓河绿地,新一批智能化健身设施在今年8月投入使用。与普通健身设备不同的是,市民在参与运动的同时,面前的电子屏幕上能清晰地显示实时运动信息。朱阿姨是这里智能健身车的常客,每天都要在这里骑上半小时,智能健身车让她学会了调节运动节奏。
智能化健身设施不仅能让市民科学参与健身,还能将数据信息收集反馈,提升我区公共体育设施有效供给。未来,像这样的智能化健身点位将越来越多。对老旧小区的体育设施进行提档升级,同时去寻找城市的一些“金边银角”,像公园等地也会去布置一些群众需要的健身设施。
据介绍,今年我区已建设了健身苑点、多功能球场、市民健身步道等一百多处体育设施 。接下来,金山区将持续完善和升级“15分钟体育生活圈”,补齐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短板,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打响“上海湾区”城市品牌,大幅提升市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金山区社会体育管理中心主任表示,加快全区体育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早日形成农村体育设施骑行15分钟,社区体育设施慢行15分钟的目标。接下来我们也会考虑组织一批既懂医学又懂运动学的专家学者加入到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队伍来,为慢性病患者开具更具针对性、更科学的体育锻炼运动方案,进一步促进他们身体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