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徐汇区基层社会治理不断深化创新。顺利完成居民区“两委”换届。打造邻里汇社区治理服务品牌,形成“1+13+X”三级服务体系。住宅小区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徐家汇乐山片区、凌云417街区、漕河泾华富片区、龙陵周边等片区治理形成示范。保持群租整治高压态势,13个街镇均创成“无群租小区”创建活动示范街镇。完善社区商业规划,大力实施早餐工程,新建改建22家菜市场、18家生鲜超市、169个早餐网点,梅陇购物中心、华泾龙湖天街等社区商业中心投入运营。
作为独创的特色品牌,“邻里汇”一直是徐汇区主推的社区服务新模式。徐汇区持续在各个社区统筹推进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空间规划建设。并且在全市率先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功能建设,不断擦亮“邻里汇”社区治理服务“金字招牌”。
结合“15分钟社区生活圈”提升工作,打造“生活盒子”。融合构建“500米党群服务圈”,优化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基本阵地的社区综合服务阵地布局,打造家门口、楼门口和园区门口的党群服务站点400余个。
乐山"邻里汇":老社区里开出了美丽新空间
乐山街坊地处上海海派文化发源地徐家汇,作为上世纪80年代的棚户区改造项目,这里人均住房面积较少,违法搭建侵占公共空间现象比较突出,社区环境有待提升。6458户居民中,残障人士、低保困难家庭和65岁以上老人数,均超过所在辖区总数的1/3。
如何破解难题?徐家汇街道决定“先服务再治理”,居民有了获得感,会更加配合整治。
针对大城市中心城区公共服务空间少、资源散、功能弱的状况,徐汇区探索建设一站式社区服务平台“邻里汇”,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公共会客厅。乐山地区400平方米的“邻里汇”,有助餐、文娱、阅读、会议等多种功能。“这里环境好、活动多,老人们都爱来!”一位73岁的居民说。
“邻里汇”不仅是公共活动空间,也是居民议事自治平台,从室内布置到运营管理等都由居民自行讨论协商。走进乐山六七村“邻里小汇”,居委书记的办公桌被改造成接待式工位。街道还将40项高频社区业务接入“邻里汇”,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办事。越来越多的居民表示,这样的形式很好,有什么事,直接去邻里汇就行。
66梧桐院:在风貌区里体味“生活菜单”里的幸福感
天平街道的66梧桐院·邻里汇,地处衡复风貌区的中心位置,总建筑面积为1200平方米左右,有三栋建筑,其中主楼是一座具有90年历史的文物保护建筑。如今,这座老洋房摇身一变成为居民群众家门口的“一站式”社区综合服务体,集党群站、文化休闲、会客厅、托老所、便民点于一体。
在设计“66梧桐院·邻里汇”之初,充分考虑公共文化服务空间需求,在其功能布局上突出公共性的特点。邻里汇的整体布局、空间设计做到了“党建引领,功能优化,集聚社区品质服务供给”。
主楼一楼设有“梧桐会客厅”“晚晴关爱”“童趣童绘”空间,为“一老一小”提供健康养老和亲子活动,二楼有“家门口四史馆”“汇治理议事厅”等,三楼设有“天天影吧”和“喜阅书吧”。此外,附楼开设“便民理发屋”,迎合需求提供便民服务。3号楼一楼设社区邻里餐厅,二楼设“大课堂”“小舞台”,为各类活动开展提供场地。
66梧桐院每月要开展活动100余场,日均接待人流量1200余人次,是居民家门口的邻里共融空间。甚至还有许多外区市民也赶来这里体验风貌区里的美好生活,往往一待就是一整天。
康乐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让居民“一天待不够”
作为推进新时代“康乐工程”的展示窗口、服务阵地和活动空间,徐汇区康健新村街道新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阵地“康乐汇”,聚焦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群团培育、社区生活四大主体功能,为新时代“康乐工程”再出发注入新的内涵和动力。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建设离不开广大党员群众的支持。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同时也更好地引导党员、群众走进志愿服务——“雷锋亭”应运而生。“雷锋亭”既是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的实体阵地,为居民群众提供贴近需求的民生服务,也是志愿、奉献、共享的无形空间,践行着人民城市精神重要理念,是居民群众“家门口的先锋岗”。三年多来,“雷锋亭”开展主题活动近100场,各类便民服务近1000场,参与服务志愿者1000多人次。
通过服务能级的提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逐步实现全年龄、全服务——从幼儿的绘本阅读到青少年的社会实践、系好人生第一粒纽扣,到中青年市民夜校、团建活动,再到老年人运动强身健体、文娱活动,都让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成为了“一天待不够”的地方。
目前,康健新村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社区(老年)学校等多部门融合进“康乐汇”整体运营,街道11个部门的共计22个特色项目构建起全年龄全服务全天候的“康乐汇”综合体。突出“党建引领”,推进“社区文化+”融合式发展,开启“康乐汇”社区治理新格局,为社区公共服务空间的运营服务带来更多可能性。
未来,徐汇区将继续切实增强抓好基层治理的紧迫感、责任感。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形成“区-街镇-片区-居民区-微网格-楼组”的组织架构,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楼组、大事不出片区、难事不出街镇。推动居委规模适度、便利可及、减负增能,实现与群众零距离。加强对基层治理的保障支撑,强化党建引领,不断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让各级各类党群服务站点成为党员干部的精神家园、邻里汇聚的共同家园、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