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踔厉奋发,仁和大地日新月异。
十年的拼搏奋斗,经济发展更加强劲;十年的接续发力,改革创新更具活力;十年的精雕细琢,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十年的倾力投入,民生福祉更为殷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仁和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安排,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 新成效,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城乡面貌更加亮丽,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发展动能持续增强,书写了 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优化产业结构 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仁和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十年,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十年,是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的十年。2021年,仁和区地区生产 总值达到240.74亿元,较2012年年均增长6.8%。人均GDP稳步提高,2021年人均GDP达到90335元,是2012年的1.8倍。
工业经济实现合理增长,规模实现较大提升。2013-2021年,全区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截至2021年年底,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2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焕发出澎湃活力,2018-2021年营业收入保持年均10%的增长。
农业农村经济态势良好。2021年全区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50.17亿元,较2012年增加21.9亿元。畜牧、蔬菜和果品三大优势支柱产业实现产值45.26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到90.2%。2021年粮食总产0.41亿公斤。
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2021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72.2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0%,占比较2012年提高10.6个百分点。
十年来,仁和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以赴做大增量、调优存量,经济发展既有量的突破,更有质的跃升。
坚持绿色发展 提升城乡面貌“新颜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仁和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把大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作为重点,加快生态修复建设,充分挖掘河道生态功能,仁和城区滨河公园经过持续不断地打造,两岸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成为周边居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今年春节,水中央湿地公园一期建成开园。除了水中央湿地公园,仁和区还以滨河河道为主线,规划建设栖迟山地森林公园、岩神山森林公园等各种不同风格的城市公园,形成每隔2公里就有一个城市“绿肺”的山水宜居公园城市,以凸显生态价值为内涵开辟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新时代。
构建美丽乡村。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打造了一大批特色小镇、幸福美丽新村、彝家新寨,荣获“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示范县”。
城乡设施不断完善。攀大高速建成通车,成昆铁路复线仁和段全面完工,火车南站建成投用,对外大通道进一步畅通。实施城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工程12个,建 成城市道路及桥梁21条,路网骨架渐次呈现。仁拉路改造全面完成,金拉路、啊龙路、中啊路建成投用,城乡道路互联互通格局加速构建。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河湖长制全面建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近10年来保持在95%以上。仁和区成功获评省级生态区。
聚焦民生福祉 绘就幸福生活“新画卷”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十年来,仁和区始终坚持把增进民生幸福作为工作标尺,用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提升群众获得感。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22814元,年均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3703元,年均增长10.6%。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2018年率先实现脱贫任务目标,贫困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2294元增长到2020年的11633元,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水平大幅提升,生产生活环境大幅改善,乡村治理全面加强,产业发展基础全面夯实。
民生保障不断完善。千方百计促就业、稳增收。城乡低保标准稳步提高,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98%、97%。
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升。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综合改革有序推进,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区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二甲” 综合医院,区人民医院二期、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加快建设。文化惠民及文化精品工程有力实施,成功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持续推进,信访总量持续下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实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取得阶段性成果,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翻开仁和的民生账本,住房、道路、饮水、人居环境……一个个民生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如同阳光雨露滋润心田,老百姓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展望新征程,仁和区干部群众信心百倍,豪情满怀,正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解放思想,奋发进取,争先进位,勇闯新路,加快建设绿色活力和谐现代化城区,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