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西路街道华业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金玉苹清楚地记得刚当选居委会干部时候的情景:“居委会成员刚实现属地化民主选举,但居委会功能尚未清晰,社区如何治理?谁来治理?治理内容如何确定?大家当时确实都比较困惑。”
10年后,金玉苹带领团队积极创建社区自治项目,特别是解决困扰居民多年的“流浪猫治理项目”,还获得第三届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十佳案例。
前不久的疫情期间,金玉苹因身体原因无法坚守一线,但在她的远程指导下,年轻团队在关键时刻迎难而上,社区居民们也纷纷响应,通过自治守望相助,共同打赢疫情防控保卫战,一线社区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经受住了重大考验。
问及近年来的转变,金玉苹认为,作为南京西路街道的社区干部,手中都握有一把解锁社区治理、引领社区成员全过程民主参与自治的“金钥匙”。
2011年,南京西路街道对创新社区治理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后,在“三会”制度基础上形成了“四议五要”工作法,并在4年后细化为“四阶十二步”,即开展社区自治要通过商议、决议、协议、评议四个阶段的十二个步骤,注重社区成员的全过程参与,做到让居民知晓、参与、做主、监督和满意。
该工作法从理念到实践都始终坚持群众路线,自下而上开展治理,实现了社区治理形式和途径的多样化,更好地满足基层群众对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健全了自下而上、广泛参与和民主协商的公共议题和自治项目形成机制。”
南京西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梅娟认为,“四阶十二步”金钥匙工作法,是“三会”制度的升级版——时间上,“四阶十二步”是“三会”的关口前移,居民发现问题、事先征询、自己立项,实现项目从无到有;程序上,是“三会”的拓展和延伸,由居民决定项目内容并全程参与;效能上,解决了“谁来自治、自治什么、怎样自治”三个层面问题,让居民有了主动开展自治的能力,进一步转变为想做、会做、善做自治。
该工作法也有效解决了当时社区治理的几个难题——居委会职能得到归位,做到了“议行合一”,既“议题”也“解题”;同时也让群众参与社区治理既有制度保障又有现实渠道,进一步增强了居民们对社区的参与感、归属感和满意度。
“金钥匙工作法”推出后不久,陕北居民区所管辖的江宁大楼恰好遇到了新问题:由于大楼内原始结构的油烟机排风口直通走廊、油烟长期积累,导致楼内地面滑腻,70多户居民生活受到影响。
面对这个难以纳入政府实施项目的楼内个性化问题,居委会决定尝试“金钥匙工作法”——首先,充分征询居民意见,多数居民都同意按每名住户的公共面积,平均分摊“众筹”对大楼进行整修;随后,和居民一起对油烟机管道能否重新布局、如何保证油烟气味不倒流到走廊等工程问题做可行性评估;开工后,居民全程参与施工工程的监督、询价和验收等工作。
最终,这种让居民充分参与居民自治全过程、形成居民区自我管理良性循环的工作法,在第一次使用时就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通过居民“众筹”,不仅让楼道焕然一新,项目满意度也达到了100%。
首次成功试水后,金钥匙工作法就迅速被街道各个居民区复制推广。
2019年初,平安大楼的居民们用了35天,以党建引领、民主协商、居民众筹的方式,自费出资近6万元,完成了由业主自主设计、自主聘请工程队施工的大楼公共空间改造工程。焕然一新、充满海派风情的楼道也让大家的心更近了,居民们倍感珍惜......而作为楼道改造总设计师、楼里的居民江华,也成为了居民心中的“美学传承人”、老建筑的“美学守护者”以及人人熟悉的“好邻居”。
同时,由居委会、业委会、自治团队、共建单位等多元主体组成的自治家园理事会,也作为居民自治的重要载体,围绕自治家园创建工作要求,广泛听取居民心声,反映社情民意,对于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积极作出回应,形成议题、变成项目,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着办,每位居民在社区都有了参与感和归属感。
截至今年,南京西路街道通过“四阶十二步”工作法实施的居民自治项目共有346个,受益居民28000余户。这些项目,有团队创建类,如文体性、调解性等团队组建;有活动策划类,如小区文化活动、美化小区楼道环境活动等;还有硬件设施建设类,如楼道整治、晾衣架布设等。
南京西路街道表示,引导居民用协商沟通合作的方式,理性处理社区事务,让受惠居民自己乐于出资出力解决自己的问题,反而能够最大程度凝聚起民意共识。
社区自治中最重要的活力来自居民的参与度。
“四阶十二步”工作法,推动社区治理在认知和行动上从以往的一切由政府主导的形式转变为居民为主体、自治为方式的形式,使得社区治理的模式更加多元化、社区治理的参与渠道更加多样化,随之而来,越来越多像江华这样的热心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方式从“幕后”转到“台前”。
来自古柏居民区的陈金胜和太太一起筹办了古柏居民区特色自治团队“上海说唱班”,凝聚有共同爱好的居民,以身边的社区事、社区人为说唱素材,通过喜闻乐见的说唱展现社区的好人好事、宣传社区正能量。
在古柏,这样的特色团队还有很多,居民党员、志愿者们自发组织了书画沙龙、编织队、厨艺班、唱歌班、健康自管小组、“巡逻守护队”、“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等团队,发挥了民主协商、引领参与、共治共享等作用。疫情期间,各类团队成员组成临时“护弄队”,近两个月的自我运作,守住大门“哨站”,守牢楼组“哨点”,实现了门岗24小时全天候管理,扎紧对外“篱笆”,把好了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
新成居民徐援娟发起了“心诚援”民生顾问自治项目,号召社区内有闲有能者走出家门,用自治的力量为小区老人解决民生业务办理难问题。特别是在新成社区食屋项目试运行期间,她带头搭建居民和食屋对话评议的平台,通过民主协商共议,解决了食屋公共空间的合理布局、菜品口味等问题。
还有陕西北路30弄历史建筑的保护代言人赵纪松、牵头创办重华小区品牌书画展的严天生……如今,越来越多的社区达人涌现出来,在团队创建类、门口实事类、活动策划类等自治项目中发挥积极作用,不仅就个性化的群众关心事务进行协商共治,更从民生琐事走向关注复杂性问题和历史遗留难题。
在社区达人的感召下,辖区居民也渐渐从“生人社会”进入“熟人社会”,从“外人”发展成“自己人”,逐渐成为共建家园“共同体”中的一员,推动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南西共同家园。
今年暑假,“南西·游记——打造社区自治新名片”项目为位于“红色力量引领圈”居民区的亲子家庭开展了一场主题活动,从社区青少年的视角出发,童言童语共话自治,为社区自治征集创意想法,进一步挖掘社区治理成果。
该项目旨在将南京西路街道单个自治成果整合成片区资源,吸引包括自治骨干、白领青年、亲子家庭等更多群体关注社区,让社区自治更可见、更时尚、更接地气。同时也是近年来在探索长效常态的自治模式基础上,街道积极构建“社区自治+”共同体的缩影。
记者了解到,“社区自治+”是基层民主自治新形态——即在党组织的引领下,结合社会治理新要求和基石工程,注入“创新·融入·互动”的“催化剂”,打破各居民区之间的边界,融合不同的人力物力、地域资源等,培育多元力量以协商、协议、协作的方式参与社区治理,形成党组织引领下的社区居民、自治组织、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格局,从而实现从“独角戏”到“交响乐”的社区自治模式。
据悉,今年街道正在建设“同乐汇客厅”,即包括“暖心社服务汇客厅”“书香人文文化汇客厅”“感悟初心红色汇客厅”“品味经典时光汇客厅”等4种不同“形态”,开展主题系列活动和沉浸式体验活动,扩展自治空间、进一步畅通群众参与自治的渠道,深化社区交流互动。
过去十年,我们共同建设美丽家园;未来十年,更需要每一个社区成员全程参与、共同建设家园。”
周惠珍表示,南京西路街道以实践全过程民主协商为目的,开展民主选举,在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机制模式创新、整合资源凝聚力量上下功夫,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地走过了十年。
今后,南京西路街道将结合“六大工程”,落实“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点工作,持续推进居民自治项目、深化党建引领“三驾马车”模式、加强基层治理队伍工作能力、广泛凝聚各方合力符能基层治理,厚植社区“全过程人民民主”基石,让南西成为有人性化服务、人文化气息、人情味生活的美好家园。
“福民南西”的金钥匙,正闪耀着新的光彩。